《2008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簡介:
《2008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內容預覽:
三、危險因素
PTE的危險因素同VTE,包括任何可以導致靜脈血液淤滯、靜脈系統內皮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的因素。易發生VTE的危險因素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危險因素由遺傳變異引起,包括V因子突變、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等,常以反復靜脈血栓栓塞為主要臨床表現。如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無明顯誘因或反復發生VTE,或呈家族遺傳傾向,應注意做相關遺傳學檢查。繼發性危險因素是指后天獲得的易發生VTE的多種病理生理異常。包括骨折、創傷、手術、惡性腫瘤和口服避孕藥等。上述危險因素可以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存在,協同作用。年齡可作為***的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VTE的發病率逐漸增高。
臨床上對于存在危險因素、特別是同時存在多種危險因素的病例,應加強預防和及時識別DVT和PTE的意識。對VTE患者,應注意其中部分人存在隱藏的危險因素,如惡性腫瘤等。即使積極地應用較完備的技術手段尋找危險因素,臨床上仍有相當比例的病例不能明確危險因素。
四、病理與病理生理
引起PTE的血栓可以來源于下腔靜脈徑路、上腔靜脈徑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來源于下肢深靜脈,特別是從靜脈上端到髂靜脈段的下肢近端深靜脈(約占50%——90%)。來源于盆腔靜脈叢的血栓似較前有增多趨勢。頸內和鎖骨下靜脈內插入和留置導管和靜脈內化療使來源于上腔靜脈徑路的血栓亦較以前增多。右心腔來源的血栓所占比例較小。血栓栓塞既可以是單一部位的,又可以是多部位的。病理檢查發現,多部位或雙側性的血栓栓塞更為常見。一般認為栓塞更易發生于右側和下肺葉。發生肺血栓栓塞后有可能在栓塞局部繼發血栓形成,參與發病過程。
栓子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達一定程度后,通過機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經體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動脈收縮,導致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室后負荷增高,右室壁張力增高,右室擴大,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右心擴大致室間隔左移,使左室功能受損,導致心輸出量下降,進而可引起體循環低血壓或休克;主動脈內低血壓和右房壓升高,使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心肌血流減少,特別是右心室內膜下心肌處于低灌注狀態。
點擊下載***:《2008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
嚴重顱腦損傷病人多存在神志異常、昏迷、躁動等,使之不能正常飲食,并給鼻飼置...[詳細]
鑒于顱腦損傷后病人的特點,胃腸外營養常被選作早期營養支持的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