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莞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所有鎮街醫院應在今年底前實行績效工資。而記者日前從市衛生局獲悉,目前全市33個鎮街醫院仍未有一家啟動這一制度。衛生局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各鎮街未能按照要求落實補足差額的經費。
鎮街不愿補足經費
今年4月,東莞市**出臺了《東莞市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以作為東莞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強調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在當時被視為緩解看病貴難題的一劑良方。南都記者日前獲悉,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等第一批單位已經在今年5月份就實行了績效工資,但包括全市33家鎮街公立醫院在內的第二批單位,則沒有一家啟動。
“最大的問題是經費,各個鎮街不愿出錢補差額,鎮街醫院怎么實施?事實上,由于只要補足差額部分,鎮街并不需要投入很多。”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實施方案,如果醫院經費不足,差額部分需要由鎮街**給予補助,并在預算中給予足額安排,但很多鎮街的經費并未落實。
首批單位也未完全落實
記者回訪發現,即使已經啟動該制度的首批單位,也未能完全落實。例如市中心血站2007年已經推行績效工資制度,但由于績效工資制度對單位人員職稱比例有明確要求,但血站中級以上職稱人員較少,平均工資約為8萬元/年,未能達到9 .33萬元/年的標準。此外,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入編人員只占總數的5%,過低的在編率也導致績效工資制度無法真正實行。
理想與現實
鎮街醫院平均工資約6萬/年
根據實施方案,凡納入績效工資實施范圍的公立醫院的工作人員,人均收入不低于9.33萬元/年。這筆收入,不包括特殊崗位津貼、改革性補貼、計生評比獎、超時加班工作、節假日加班工資、夜班費及教學醫院帶教費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東莞大多數鎮街醫院的平均工資,都在每年5萬~6萬元左右,整個衛生系統的平均工資也不足8萬元一年。該制度的出臺,讓多年以來待遇較低的醫務人員感到歡欣鼓舞。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