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膠質細胞瘤是常見的惡性腦瘤之一,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兩個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一成果或許有助于開發治療這種腫瘤的新方法。
醫學界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少突膠質細胞瘤的主要致病基因變異,盡管已有研究確定了相關變異發生在人類1號和19號染色體,但未能鎖定元兇。在新研究中,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了進展。
他們發現,位于19號染色體上的CIC基因及1號染色體上的FUBP1基因發生變異可能與少突膠質細胞瘤的形成有關。在最初的7個少突膠質細胞瘤樣本中,6個都發現了CIC基因變異,2個檢測出FUBP1基因變異。研究人員進一步對27個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掃描后發現,存在CIC基因變異的有12個,出現FUBP1基因變異的有3個。研究人員說,這兩個基因變異很少在其他腫瘤中出現,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是少突膠質細胞瘤特異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5日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