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讓我相信醫院里真的還有天使!”不久前,“東方論壇”上流傳著一篇帖子,題目為《醫院里真的還有天使,你相信嗎》。發帖人是個小伙子,他在帖子里講述了他在寧波市鎮海區莊市佩珍醫院口腔科拔牙的經歷。在醫院拔完牙的當天晚上,因滲血不斷,小伙子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來醫院看急診。當班醫生在了解情況后,立即電話聯系口腔科醫生葉海芬。葉醫生在電話里叮囑馬上給患者打止血針,然后急匆匆地趕到醫院,進行仔細檢查和處理。小伙子回家后,連夜發帖贊美這位態度和善、有責任心的白衣天使,以表達感激之情。
看完這篇帖子,我內心喜憂參半:喜的是我們的醫生在病人心中樹立了美好的形象,憂的是小伙子在遇到葉醫生之前竟不相信醫院里還有天使。我深深明白,葉醫生只是眾多兢兢業業為患者服務的醫務人員之一,她為患者所做的事情也只是醫務人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可有些病人并不這么想。在當前的醫患關系下,在“醫生被打被砍”的***沖擊下,病人對醫生最起碼的信任都在逐漸消失。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醫患之間的不和諧也有我們醫護人員自己的原因。記得我曾對一位焦急萬分的患者家屬說:“孩子發燒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排隊等著去!”現在捫心自問,才體會到這句話多么傷人。患者當時多么需要醫生的幫助,而我這個醫生卻沒有站在他的角度來看問題,反而冷冰冰地拒人于千里。
聽說寧波市鎮海區有兩位口碑極好的醫生。一位是徐佩莉醫生。她為了讓那些遠道而來的病人都能及時看上病,幾乎每次出專家門診都要延長一個小時,經常不能按時吃飯。她總說:“病人不容易,大老遠地趕來,我不能讓他們失望。”這一句話,暖意融融,讓病人記在了心理。
另一位是蔣翠萍醫生。孤寡老人住院開刀,她親手煲好鴿子湯端到老人面前;病人嚴重便秘,她親手為病人摳大便;病人術后出血不止,發著高燒的她冒著大雨趕到醫院。她的每一個舉動,都把愛和關懷送到了病人身邊。實際上,醫院里有沒有天使,患者心中自有一桿秤。如果他們在醫院遇到的醫生都像葉醫生、徐醫生、蔣醫生那樣,既有仁心又有仁術,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豎起贊揚的大拇指。
所以,不要總埋怨病人素質低、脾氣大,不要總責怪社會輿論導向不正確。只有當我們站在病人的立場,多聽病人說說,多替病人想想;只有當我們放下醫生的架子,不再以居高臨下的口吻對病人說話時;只有當我們敞開“醫者父母心”的胸襟,將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希望帶給患者時,我們才能讓病人相信醫院里真的有天使,醫患雙方才能真正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