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專家意見,磁共振成像(MRI)可能成為診斷包括雙相情感障礙(BD)在內的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Psychological Medicine / FirstView Article, pp 1-14)中,研究者采用先進技術,僅憑腦掃描結果即可成功地將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及健康個體區分開來,準確率可達70%以上。上述研究數據結果發表于《心理醫學》(Psychological Medicine)。
目前,大部分精神疾病的診斷仍單純依靠疾病的癥狀學表現,而雙相情感障礙的臨床表現尤為復雜,從發病到明確診斷往往需要間隔很長的時間,臨床醫師迫切需要新的診斷方法。在這項研究中,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精神病研究項目主任Sophia Frangou博士與倫敦國王學院的Andy Simmons博士、倫敦大學學院的Janaina Mourao-Miranda博士合作,探尋腦影像學是否能夠幫助臨床醫師成功地識別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雙相情感障礙影響患者正常調節情緒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在生活中非常被動",Frangou博士指出,"為了正確診斷而不得已耽誤的時間,有時甚至長達十年,這對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雙相情感障礙非常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比如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這也是該病在世界范圍內被列入十大嚴重致殘疾病名單的原因。"
Frangou博士及其團隊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及正常人的腦區。在先進的計算模型的幫助下,單純憑借影像掃描,他們區分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準確率即達到73%.他們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另一組患者和健康個體中,準確率為72%.
Simmons博士對研究結果做了補充說明:"我們所達到的準確率水平與醫藥行業很多測試相仿。另外,患者對于腦掃描檢查接受度很高,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認為這不過是常規的診斷方法。"
"這個診斷新途徑并不會動搖嚴謹審慎的臨床評估以及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性,而是從生物學角度為診斷正名,"Frangou博士指出,"誠然,用于精神科診斷的影像學技術仍在進一步開發中,目前尚沒有達到可以被廣泛應用的程度,但是,我們與其他實驗室的同仁們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一起,為今后精神科臨床診斷途徑的大變革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最近,Frangou博士加入了西奈山大學,任該大學精神病學系精神病基因組學部精神病研究項目主任。作為一名精神分裂癥及雙相情感障礙腦影像學領域的權威專家,Frangou博士加入該大學以建立臨床及精神病轉化醫學項目。該項目以西奈山大學的臨床研究實力為依托,目標是將遺傳學、神經影像學及神經生物學方面的相關研究轉化為臨床試驗及臨床醫護。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