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通過網絡平臺診療的思考和展望
2019-11-07 11:32
閱讀:13265
來源:愛愛醫
作者:黃林峰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肛腸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可以通過患者自述和**局部的檢查報告,例如磁共振、CT、直腸鏡、結腸鏡等,專業醫生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從而提供準確、詳細、具體的治療方案,不需要進行對患者的體格檢查,這樣就避免了面對面就診的尷尬,可以不出家門就能得到正規醫生的診治,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絡平臺就醫必然也是一種趨勢。
肛腸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十人九痔”這句俗語說的是痔瘡發病人群廣、發病率高。肛腸疾病主要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直腸粘膜內脫垂、便秘等疾病。
最新的臨床數據給予了證實:2018年12月10日發布的《肛腸疾病現狀(研究)**》顯示,我國的肛腸疾病的發病率達到50%,與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肛腸疾病患者羞于啟齒、諱疾忌醫,就是因為肛腸疾病發病于**及其周圍,與生殖器近鄰,是人體最隱私的部位,男性就醫比較困難,年輕女性更是羞于直接面對醫生就診,**表明,只有27.48%的患者就診,7.71%的患者采取了自我醫療,實踐證明肛腸疾病自我醫療可以治愈的幾率不到10%,也就是說90%以上的肛腸疾病是需要通過醫生治療才能治愈的,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高發病率和低就診率之間的矛盾。
肛腸疾病成為很多人的難言之痛,也正是因為難以言說,在僅僅27.8%的就診治療患者中,有相當大比例的患者通過網絡搜索引擎選擇了投放廣告多的民營醫院、“三無”醫院盲目治療,在這些民營醫院,存在著無病說有病,小病說大病,本可以保守治療的進行了手術治療,存在著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的普遍現象,患者花了高昂的費用,受了巨大的痛苦,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是治療后病情越發嚴重。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的二級、三級公立醫院都設有專門的肛腸科,由于醫院不能投放廣告宣傳、患者羞于面對面與醫生交流訴說等原因,到公立醫院就診的患者少之又少,一方面是肛腸疾病居高不下的發病率,一方面是公立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的閑置,此時,需要一個平臺來連接醫患雙方,對患者而言,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找到一個專業的醫生來訴說,沒有見面的尷尬,沒有欲言又止的羞澀,沒有無端的猜疑,有的是暢所欲言,高度信任。
肛腸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可以通過患者自述和**局部的檢查報告,例如磁共振、CT、直腸鏡、結腸鏡等,專業醫生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從而提供準確、詳細、具體的治療方案,不需要進行對患者的體格檢查,這樣就避免了面對面就診的尷尬,可以不出家門就能得到正規醫生的診治,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網絡平臺就醫必然也是一種趨勢。
網絡平臺診療是一個趨勢和方向,但也要衛生主管部門的嚴格監管,畢竟健康無小事,需要對醫生身份證、***、執業證的嚴格審查,原則上必須是公立二級以上醫院醫生上線,對醫院和醫生建立黑名單制度,積極促進北京、上海大醫院的專家教授上線,進行診療、科普、指導下級醫生的工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