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英國和意大利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分子開關,可持續增加神經細胞中鈣含量,對記憶和成癮行為的形成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近日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網絡版。
學習和記憶的形成主要基于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新連接,而尼古丁等成癮行為則表現為可長期改變神經元的連接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成癮行為也可以視為一種學習形式。
神經信號從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主要依靠被稱之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信號傳輸是第一步,它是大腦中任何學習過程的先決條件。由此引發下游細胞的一系列變化,導致神經細胞連接性發生變化,從而達到鞏固記憶的結果。而尼古丁或**則可以觸發大腦連接方式的重排。
在大腦中形成新的連接作為誘導神經元可塑性的第一步,主要涉及鈣。神經遞質、尼古丁或**可導致神經元連接處的鈣增加,鈣增加將導致基因表達,即蛋白質合成。蛋白質合成導致大腦形成新的連接或加強突觸。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鈣增加只與神經遞質傳遞有關,而與基因表達沒有什么關系。而由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DZNE)研究中心皮耶路易吉·尼科特拉領導的包括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所屬的合作實驗室及意大利摩德納大學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挑戰了這種觀點,他們的研究表明,在尼古丁或**的反復**下,基因表達必需由鈣信號參與才能誘導神經元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