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患者,男,57歲。
主訴:尿頻、排尿困難1年。
病史:患者1年前出現尿頻,曾診斷為前列腺增生,治療后療效不佳,1周前癥狀加重,出現尿線變細,排尿困難。
輔助檢查:彩超示前列腺增大,為8.0cm×9.0cm×8.2cm回聲團,邊界清晰,內部分葉狀,回聲不均,有小結節狀低回聲區。IVU示雙腎及輸尿管正常,膀胱充盈,其下緣可見一巨大弧形壓跡,邊界清晰,但不規則。PSA為7μg/L。
直腸指檢:前列腺增生,以左側增生更明顯,向腸腔內突出,張力大,硬度不均,表面光滑,無結節和觸痛。
患者拒絕活檢而于7月8日施行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探查切除術。
手術經過:術中見膀胱頸、三角區及底部被一后壁包塊抬高突向膀胱腔,呈一半球狀顯露于膀胱前壁切口處,其表面膀胱粘膜充血水腫,觸之有囊性及結節感。于膀胱三角區緊靠頸部切開包塊,有大量暗紅色及乳白色粘液涌出,整個前列腺體呈分隔狀,分開隔膜,手指剜出破碎的前列腺組織及白色粘液樣物約50g,徹底清除腔內組織后,切除包膜;縫合切口,經尿道置入雙腔氣囊導尿管,膀胱造瘺。手術順利。
病理報告:不整形組織,總體積約3.5cm×4.0cm×5.2cm,灰白色,部分含有粘液樣成分。
鏡下觀:前列腺組織內見分化成熟之鱗狀上皮組織,部分鱗狀上皮角化過度,伴形成表皮樣囊狀結構;部分區域見彌漫分布之梭形細胞,其細胞核明顯異型性;部分區域見分化較成熟之軟骨組織。上述所見與前列腺組織無明顯分界。前列腺組織呈慢性炎癥改變。
病理診斷:前列腺不成熟性畸胎瘤。
術后以卡鉑及阿霉素化療,排尿正常出院。術后4個月又出現排尿不暢,直腸指檢發現前列腺部位出現結節狀包塊,轉他院行光子刀立體放療,治療2個療程后包塊明顯縮小,排尿正常回當地化療,目前患者仍在化療和隨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