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剛出生的他給了父母一個驚嚇,上周他又用自己的努力給了父母一個驚喜,以603分(文科)的高分被四川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錄取。昨日下午,即將踏入高校校門的國內首例劍臍連體兒谷橋帶著金榜題名的喜悅,回到了當年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將自己的喜悅分享給了當年為他救治付出過艱辛的醫護人員。
谷新、谷橋用名字銘記軍醫恩情
1996年,24歲的谷衛華剛從部隊復員回家,這年的10月14日,在老家大足拾萬鎮衛生院,谷衛華在產房門口接過護士遞過來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但人生一大喜事,在他接過孩子后卻是一臉愁容。原來他接過的這一對雙胞胎兒子與眾不同的是連在一起的連體兒。醫生告訴他如果不及時轉院救治,孩子將隨時夭折。
為能救活孩子,谷衛華趕緊通過親友找了一輛面包車帶著雙胞胎兒子就往重慶主城趕。輾轉前往專科醫院,但由于剛從部隊復員,家里難以承擔孩子的手術費用,谷衛華只能輾轉前往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求助。
據當年新橋醫院專家救治組組長、新橋醫院前任院長王衛東回憶,經過對孩子進行的檢查發現,這一對連體新生兒從胸口的劍突到肚臍位置緊緊相連,并且胸心、腹部內還有多處的臟器畸形,當年國內還未有成功進行該類型連體兒分離手術的病例報道。“如果不救孩子將隨時可能夭折,如果挑戰難度為其手術,還有一絲治愈的希望!”王衛東說到。
為此,新橋醫院專門成立了以該院兒科、普通外科、肝膽外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胸外科、超聲科、放射科、整形美容科、泌尿外科、輸血科、營養科、感染科等20余個臨床科室一線專家組成救治專家組,在查閱國外非常有限的臨床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日常豐富的救治經驗,專門為其制定周密治療方案。從每天喝多少奶、排尿量測定、腹部皮膚延展**等等都有專人負責。經過20余天的精心準備,1996年11月11日,新橋醫院專家們為其進行了手術分離。分離中,專家們從麻醉插管到手術中生命的監測,不斷挑戰生命極限,經過10余小時的努力為孩子完成了分離手術。
“是新橋醫院的醫護人員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所以我們家屬也專門為孩子取名‘谷新、谷橋’,希望孩子能銘記一生!”谷衛華說到。
但由于哥哥谷新心臟先天畸形嚴重,在經過醫護人員20余天的精心救治后仍不幸夭折。
連體弟弟轉身哥哥成家中頂梁男子漢
回家以后,谷衛華將更多的愛留在了谷橋身上,并沒有刻意隱瞞孩子出生后經歷的幾重生死磨難。但相鄰間的一些玩笑打趣卻讓谷橋的性格越來越內向。
因為連體分離手術,谷橋從胸部劍突到肚臍有一道深深的瘢痕,同齡小伙伴時常會以此向他打趣,周邊的叔叔阿姨也時不時拿這個跟谷橋開玩笑。最初谷橋還不以為然,但到后來看到孩子越來越內向,我們也引起的重視,所以到他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將孩子從家附近的小學轉學到了大足城南小學。
這一年,谷橋家里又添了一個弟弟,9歲的谷橋一下子就從雙胞胎中的弟弟變成了哥哥,成了家里的一名小小男子漢。弟弟出生沒多久,爸爸媽媽就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就只留下谷橋和弟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那時剛開始懂事的谷橋也更多地承擔了家里“小大人”的角色。
谷橋說“弟弟小的時候也有調皮,我那時也不懂,偶爾也會打他教訓他,他就會去跟爺爺奶奶告狀,爺爺奶奶一般護著弟弟就會教訓我,偶爾會有一些委屈,但想到他是弟弟,況且我跟弟弟感情一直都很好,所以紅臉沒幾分鐘就又在一塊好好玩了!”
初中在學校住讀以后,谷橋也只有周末和寒暑假回家跟弟弟接觸多了。作為一個哥哥,谷橋在學習和生活上也起到了帶頭作用,寫得一筆好字的谷橋,也從學前班開始教弟弟寫字,周末回家弟弟功課上有不懂的也會給弟弟輔導。
不善于表達的谷衛華說到:“其實,我只想孩子們健健康康,早些年希望他能好好學習能出人頭地,現在我更多的想法是希望孩子能順其自然,能實現自己的愿望。”
谷橋說到:“因為從小接受過比較大的手術,身體情況跟同齡小朋友還是有差距,所以在學校老師都會給予一定照顧,體育課上都可以不用進行劇烈的運動,班主任老師也會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一些格外關照。”
從初中到高中二年級,谷橋也就跟同齡孩子一樣的學習生活,成績也一直處在中流水平。“以前還會跟很多小伙伴約起耍,后來因為大家學習任務越來越重,能約起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谷橋說到。因為從小運動少,性格好靜的谷橋慢慢喜歡上了看電影、美劇和文學類書籍,也從那個時候他從喜歡上了那些文學作品中的浪漫之都法國巴黎,喜歡上了埃菲爾鐵塔。
母親病倒激勵谷橋立志學業高考圓夢
去年正在讀高二即將展開高三學業最最緊張的時候,媽媽的突然病倒給了谷橋沉重的一擊。媽媽被查出患了乳腺癌,經過了解谷橋知道媽媽得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病,直接危及到媽媽生命。
那時還在緊張地準備高三復習沖刺,因為媽媽生病而分心的谷橋,在一次模擬考試中,從通常年級40多名一下跌落到90名開外,全年級一共100余位文科生,這一下就跌到了谷底,媽媽的病、成績的突然下滑,在這雙重打擊下,谷橋這位17歲的小伙子卻一下從懵懵懂懂的狀態中蘇醒了過來,“那個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回報父母給我的愛,只有好好學習我將來才能有出路!”昨天,在回憶自己心路歷程時,在一張稚嫩的、充滿童真的臉龐中谷橋說到。
有了目標,下定了決定,在最后一年的沖刺努力中,谷橋更多時間捧起了書本,耳機里更多時間加強了英語聽力的聯系,也從一次次模擬考試的成績提升中給了媽媽治病更多的親情激勵。
經過一年的努力,谷橋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03分的高分,躋身進入了年級名次前列。為了能離家、離媽媽更近一點,為了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最終將目標鎖定了四川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也因他的努力而達成了自己理想。
目標鎖定7年后北京冬奧會志愿者
昨日,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谷橋回到了曾經給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新橋醫院,當年為他做手術的青年專家心血管外科主任肖穎彬教授,已是兩鬢染白的國內心血管外科領域著名專家、二級教授。當年陪伴著他從鬼門關走過來的兒科趙聰**任、、超聲科高云華主任、肝膽外科梁平副主任也已經從科室領導職務上退居二線,成為這一領域在國內響當當的知名專家。專家們也為谷橋捐贈了一份學費,希望他學有所成,取得更大的成績。
看到當年曾經救治過自己的醫護人員,靦腆的谷橋也主動張開了熱情的懷抱,用深深的擁抱、激動的淚水、優異的成績回饋專家教授們當年為他的付出。
在座談會上,新橋醫院任家順院長、楊斌政委表示,谷橋是醫院當年分離的第一例連體新生兒,也是國內成功分離的首例劍臍連體兒,他的成功也奠定了新橋醫院大器官疾病綜合救治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也是對醫院技術實力的充分肯定和證明。祝福他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廣闊,新橋醫院也將為他提供全力的健康保障。
在分離手術成功后,當年的王衛東教授也認養他為干孫子。在昨天的座談會上,王衛東教授動情地說:“你到世上是不幸的,但你這樣的經歷,也是證明你是幸運的!所以你更有理由實現自己更大的包袱!”王教授也表示將在谷橋大學期間每年為其提供學費資助,為他們一家解決實際困難。
看到曾經救治過自己的醫護人員,谷橋動情地說到“醫者仁心,因為有了你們才會有現在的我,才會有我更好的將來!我一定不辜負大家希望,在大學里更好學習深造,希望能在7年后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成為一位志愿者,用自己學好的法語,向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中國,走近中國!”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