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骨髓中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通常伴隨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可在血液或尿液中檢出。科學家們一直在深入研究惡性漿細胞與其微環境的互作,以便進一步理解它們在疾病發展和耐藥性出現中起到的作用。目前人們已經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不少新的治療藥物,可以與細胞抑制劑聯用。
近年來,隨著自體干細胞移植和支持性療法的發展,蛋白酶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等新藥的使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應答率和生存情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的臨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找治療效率和生活質量之間的平衡,明確最佳治療順序,通過聯合治療實現疾病的長期緩解,對高風險的冒煙型骨髓瘤(smouldering myeloma)進行優先治療等等。根據目前臨床試驗和新藥開發的情況來看,未來骨髓瘤患者的預后會得到持續性的改善。
Dresden工業大學的兩位血癌專家Martin Bornh?user教授和Christoph R?llig醫生,將他們長期以來在多發性骨髓瘤上的臨床和研究經驗寫成了一篇指導性的綜述。這篇綜述發表在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上。
作者們首先簡述了人們目前對骨髓瘤的理解,然后列出了標準的診斷流程,并且概述了最佳的治療選擇。文章包括了成熟的骨髓瘤藥物(比如Melphalan或激素治療)、新出現的骨髓瘤藥物(比如bortezomib和lenalidomide)、和干細胞移植療法。
多發性骨髓瘤是最常見的血癌之一,主要出現在老年人中。壽命越長晚年出現這種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隨著人們越來越了解惡性漿細胞及其骨髓環境(niche)的互作,這種絕癥的預后情況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進一步優化對這種疾病的控制,需要根據骨髓瘤的階段和患者的需求,在正確的時間選用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Bornh?user和R?llig的這篇指導性文章,全面闡述了何時以及如何進行骨髓瘤治療。文章介紹的骨髓瘤治療新途徑可以幫助醫生們更有效的治療骨髓瘤患者。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