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藥治療,這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如果亂用藥、濫用藥甚至是用偏方,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據**第421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克介紹,去年一名患有乙肝“大三陽”的18歲男孩來到醫院問診,經檢查確診為藥物性肝炎并出現肝衰竭,最終男孩不治身亡。究其死因醫生發現,原來在男孩的治療過程中,其父親尋醫問藥盲目給他服用了中醫偏方。張克指出,“未遵醫囑規范服藥和亂服中草藥偏方是引起藥物性肝炎的常見原因”.
自行加大藥量會傷肝
據張克介紹,藥物性肝炎是指藥物或其代謝物引起的肝臟損傷,由藥物使用不當誘發,一般有1--12周的潛伏期,嚴重者甚至出現肝硬化或肝衰竭,在短時間內死亡。
很多百姓由于對藥物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出現感冒、發燒等疾病往往是自行買藥服用。為了“強化”療效,一些有乙肝、銀屑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自行加大藥量,甚至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但是許多藥物如四環素、紅霉素、異煙肼、利福平等西藥,龍膽草、蜈蚣、蝎子等中藥,對肝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通常用作退熱止痛的阿斯匹林、撲熱息痛等,對肝臟也有毒性作用。不少患者不了解或忽視藥物的毒副作用,引發了藥物性肝炎。
留意癥狀停用傷肝藥
藥物性肝炎發病時并沒有明顯的體征變化,患者容易忽視病情或誤當成胃病來治,部分患者直到病情嚴重如出現黃疸時,才到肝病專科就診。
藥物性肝炎難以確診,市民要留意藥物性肝炎的早期癥狀,如出現食欲減退、疲乏無力、黃疸、肝區隱痛等,尤其是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出現早期癥狀應及時就診,向醫生主動說明用藥史,盡量選用一些對肝臟損傷小的藥物。明確診斷患藥物性肝炎,首要措施就是及時停用可能引起肝損傷的藥物,根據肝功能情況必要時可適當接受保肝降酶的治療。
易致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
專家提醒,以下常見藥物易導致藥物性肝損害,需遵醫囑謹慎服用:
1.抗生素類
包括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結核桿菌類藥物等,如米諾環素、紅霉素、復方新諾明、氯霉素、林可霉素、酮康唑、異煙肼、利福平等。
2.腫瘤化療藥物
如:順鉑、甲氧嘌呤、阿霉素、門冬酰胺酶等。
3.器官移植者服用的抗排異藥物
如:環孢素等。
4.降脂藥
如:氯貝丁酯、非諾貝特、他汀類藥物等。
5.中草藥及中成藥
如龍膽草,蜈蚣、蝎子等蟲類藥物。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