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田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雜志《胃腸病學》9月號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世界上首次確認與急性胰腺炎發病有關的基因。
急性胰腺炎很容易發展成為重癥,會引起多臟器衰竭和敗血癥,死亡率達到60%。在急性胰腺炎發病過程中,存在一種自我消化的現象,即胰液中消化酶的功能異常升高,損傷患者自身的胰腺組織。
秋田大學大西洋英和真嶋浩聰領導的研究小組,對“干擾素抑制因子2”的編碼基因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這一基因存在缺陷的實驗鼠胰腺功能存在異常。具體表現是,實驗鼠胰腺原來向外部分泌的消化酶無法排出,導致胰腺部位出現劇痛,這與急性胰腺炎的癥狀相同。
大西洋英指出,此次發現有助于開發出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新方法。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