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腦囊蟲?。?/span>
1、臨床表現:食生菜生豬肉、便絳蟲史。臨床出現癲癇發作和顱高壓,皮下肌肉可有多發囊蟲結節
2、CT表現:
腦實質型:
急性腦炎型:幕上半球廣泛低密度,多位于白質,全腦腫脹,腦溝變窄,一般無鈣化。
多發小囊型:半球區多發散在小圓形低密度影,直徑5-10mm,內可見小經結節影,無鈣化。
單發大囊型:圓形或分葉狀低密度,邊清,周圍可有輕度環形鈣化。
腦室型:腦室形態異常或局限性擴大,有時可呈環狀鈣化。
腦膜型:外側裂池、鞍 上池囊狀擴大,囊壁環狀或結節狀強化。
3、MRI表現:
腦實質型:多為圓形,大小2-8mm,囊性病變,有壁結節,長T1長T2信號。
腦室型:長T1長T2信號,但不常見頭節
二、腦出血囊變期:
1、臨床表現: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現頭痛、神志不清,流涎甚至一側肢體偏癱。
2、CT表現:
殘腔呈腦積液密度,為圓形或條帶狀,無水腫及占位。
3、MRI表現:囊腫形成后長T1長T2信號,周邊稍高信號。
三、腦膿腫:
1、臨床表現:有開放性或穿透性腦外傷或其它部位化膿感染史,表現為腦膜炎及顱高壓癥狀。
2、CT表現:
急性腦炎期:平掃為邊界不清的低密度區,有占位,一般無強化。
膿腫形成期:平掃壁為等密度,腔為低密度,周圍低密度水腫帶,增強壁 明顯強化,完整、光滑、均勻、薄壁特點。
3、MRI表現:
急性腦炎期:長T1長T2信號,占位效應明顯。
膿腫形成期:T1膿腫和周圍水腫為低信號,壁 為環形信號。T2膿腫和周圍水腫呈高信號。
四、腦挫裂傷:
1、臨床表現:外傷后立即昏迷,時間較長。顱高壓癥狀明顯,可有偏癱、失語等。
2、CT表現:
局部呈大小、形態不一、邊緣模糊的低密度區,內散在分布的片狀高密度影。
3、MRI表現:同腦出血不同時期信號。
五、腦梗死:
1、臨床表現:肢體乏力,跌倒或癱瘓,言語不清甚至失語。
2、CT表現:
腦組織內低密度區,其范圍與閉塞血管供血區一致,同時累及灰白質,可呈三角形(大腦中動脈主干),矩形(豆紋動脈)、半圓形(大腦后動脈),急性期占位效應明顯。增強呈不均勻腦回狀、條狀強化。
3、MRI表現:
早期血管內無流空信號,皮髓質界面消失,腦溝變淺消失,T1WI為略低信號,T2WI高信號。
六、顱咽管瘤 :
1、臨床表現:20Y以下多見,具有內分泌代謝視覺障礙表現,兒童期可為侏儒,部分有顱高壓表現。
2、CT表現:
囊性多為圓形腫塊,含膽固醇多CT值低,含鈣質和蛋白質CT值高,大多囊壁有鈣化,呈殼狀,多環狀強化。實體瘤內點狀或不規則鈣化。
3、MRI表現:T1WI為高、中、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
七、蛛網網囊腫:
1、臨床表現:分為先天性或后天性,后天的多有炎癥和外傷史。臨床有頭痛、嘔吐,視力減退等。
2、CT表現:
平掃局部腦裂或腦池擴大,密度與腦脊液密度一致,無強化,不顯示囊壁。
3、MRI表現:
呈長T1長T2信號,一般與腦脊液信號一致。
八、星形細胞瘤:
1、臨床表現: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年輕人。成人好發于幕上,兒童發于幕下。有顱高壓和腫瘤占位的局部癥狀。
2、CT表現:
幕上:
I、II級星形細胞瘤,多為低密度,似水腫,邊界多不清,常無明為強化及占位效應。III、IV級病灶密度不均,低或等為主混合,多有腦水腫,呈不規則環狀或花環狀強化,可見壁結節,占位明顯。
幕下:
平掃為均勻低密度,邊清,壁可有鈣化,囊壁呈不規則強化。
3、MRI表現:
幕上:稍長T1長T2信號,信號常不均勻,瘤周水腫長T1長T2信號。
幕下:囊狀邊清,水腫輕,長T1長T2信號。
下圖為I級星形細胞瘤:
九、病毒性腦炎:
1、臨床表現:起病快,多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癥狀,意識改變,癱瘓,腦膜**征及顱高壓癥狀,腦脊液改變輕,可有細胞數多和蛋白輕度高
2、CT表現:
顳葉、島葉、額葉低密度灶,增強見局灶性、線樣或腦回狀強化。
3、MRI表現:長T1長T2信號。
十、多發性硬化:
1、臨床表現:多見于20-40Y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急,病程短,表現為哭鬧無常、站立不穩、視力下降等。
2、CT表現:
平掃腦白質內低密度灶,多位于側腦室周邊,單發或多發,邊清,無占位,增強呈斑點、片狀或環狀強化。
3、MRI表現:
T1WI為低信號,T2WI高信號。橫斷面為圓形,冠狀呈條狀,垂直于側腦室,稱“直角脫髓鞘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