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病(BV)——為**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有臨床癥狀者主要表現為**分泌物增多,均質、稀薄、白色,有魚腥臭味,可伴有輕度外陰瘙癢或燒灼感;檢查**pH>4.5,線索細胞陽性,臨床及病理特征無炎癥性改變。
播散性淋病——指淋病奈瑟菌通過血循環傳播,引起全身奈瑟菌性疾病,如淋菌性皮炎、關節炎、腦膜炎、胸膜炎、肺炎、心內膜炎、心包炎,重者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
生理性鱗-柱狀交接部——原始鱗-柱狀交接部(又稱鱗柱狀交界,SCJ)隨體內雌激素的水平變化而發生移位,稱為生理性鱗-柱狀交接部。
移行帶——在原始鱗-柱狀交接部和生理性鱗-柱狀交接部間形成的區域稱移行帶區,此區細胞增生活躍,為宮頸癌好發部位。
鱗狀上皮化生——位于宮頸**部的柱狀上皮在**酸性環境影響下,移行帶柱狀上皮底層的儲備細胞增生,并逐漸轉化為鱗狀上皮,繼之柱狀上皮脫落并為復層鱗狀上皮取代,此過程稱為鱗狀上皮化生。
鱗狀上皮化——宮頸**部鱗狀上皮直接長入柱狀上皮與其基底膜之間,致使柱狀上皮脫落而被取代稱為鱗狀上皮化。
CIN Ⅲ——指重度宮頸上皮不典型增生(異形細胞幾乎累及全部上皮層)及宮頸原位癌。
EIN——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稱為子宮內膜上皮內瘤樣病變(EIN),包括子宮腺瘤型增生過長伴細胞不典型及子宮內膜原位癌。
庫肯勃瘤(Krukenberg tumor)——即印戒細胞癌/粘液細胞癌,是一種特殊的卵巢轉移性腺癌,原發部位為胃腸道,腫瘤為雙側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狀或呈腎形;一般無粘連,切面實質、膠質樣;鏡下見典型印戒細胞,能產生粘液,周圍是結締組織或粘液瘤性間質;預后極差。
輸卵管卵巢囊腫——為炎性囊性積液,常有不孕或盆腔炎病史,兩側附件區條形囊性包塊,邊界較清,不活動。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為侵蝕性葡萄胎、絨癌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的統稱。即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除葡萄胎外的全部病變。
部分性葡萄胎——指妊娠后部分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連成串,形如葡萄,常合并胚胎或胎兒組織。
持續性葡萄胎——葡萄胎完全排空后3個月,HCG持續陽性,稱為持續性葡萄胎。
侵蝕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組織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組織破壞,或并發子宮外轉移者。需行化療。
簡單型增生過長——無排卵型功血的子宮內膜病理改變中,內膜腺體和間質細胞增生程度超過正常周期的增生晚期,常呈局部腺體密集、大小輪廓不規則、腺腔囊性擴大,猶如瑞士干酪樣外觀。又稱瑞士干酪樣增生過長。腺上皮細胞為高柱狀,呈假復層排列;間質細胞漿少,排列疏松;螺旋動脈發育差、直豎。表面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增多,常呈充血擴張。
復雜型增生過長——無排卵型功血的子宮內膜病理改變中,內膜常增厚,呈息肉狀。光鏡下見腺體呈灶性高度增生,其增生程度遠遠超過間質,致間質相對減少;腺體與腺體相鄰呈背靠背現象。腺上皮細胞高柱狀,排列成假復層或復層。間質少,螺旋動脈直豎,螺旋差。
不典型增生過長——無排卵型功血的子宮內膜病理改變中,無論是簡單型還是復雜型增生過長,當腺上皮細胞核呈現不典型改變,即細胞核增大而圓,核多型性伴非整倍體時稱不典型增生過長,為癌前期病變。
原發性閉經——指16歲第二性征已發育,但月經還未來潮者;或14歲尚無第二性征發育者。
繼發性閉經——指月經建立后月經停止,停經持續時間相當于既往3個月經周期以上的總時間或月經停止6個月者。
*閉經溢乳綜合征——垂體內分泌催乳激素的腺瘤一方面壓迫分泌**的細胞,使**分泌減少引起閉經;另一方面腫瘤分泌催乳素過多使循環中催乳激素升高,高催乳激素血癥直接引起溢乳。該癥狀合稱閉經溢乳綜合征。
希恩綜合征(Sheehan syndrom,原名席罕氏綜合征)——指由于產后出血和休克導致腺垂體急性梗塞和壞死,使腺垂體喪失正常功能引起一系列垂體功能低下的癥狀。包括產后無乳,脫發,**腋毛脫落,低**閉經,以及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如低血壓、畏寒、嗜睡、胃納差、貧血、消瘦等。
卵巢早衰——40歲前由于卵巢內卵泡耗竭或被破壞,或因手術切除卵巢而發生的卵巢功能衰竭,稱卵巢早衰。
Asherman綜合征——若產后或流產后過度刮宮引起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和粘連,粘連可使宮腔、宮頸內口、宮頸管或上述多處部位部分或全部阻塞,從而引起子宮內膜不應性或阻塞性閉經,稱Asherman綜合征或宮腔粘連。
PCOS——即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以長期無排卵及高雄激素為特征的內分泌綜合征,是生育期婦女月經紊亂最常見的原因。主要表現為月經異常、排卵障礙、不育不孕、多毛、痤瘡、肥胖、黑棘皮癥,雙側卵巢增大。
高泌乳素(催乳激素)血癥——各種原因造成外周血中催乳激素異常增高,大于25μg/L稱為高催乳激素血癥。可引起繼發性閉經。
圍絕經期——指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包括臨床特征、內分泌學及生物學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的跡象(40歲左右),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續到最后一次月經后一年。
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LUFS)——指卵泡發育成熟,但不排卵,卵泡細胞出現黃素化,患者基礎體溫呈雙相,子宮內膜呈分泌期改變。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
假絕經療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中,使用達那唑(為合成的17α-乙炔睪酮衍生物),能抑制FSH、LH峰,抑制卵巢甾體激素生成能力,直接與子宮內膜的雄激素和孕激素受體結合,抑制內膜細胞增生,導致子宮內膜萎縮、短暫閉經,稱假絕經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