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有關院內感染的新聞不斷被媒體曝光,人們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到的新生兒感染死亡、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等事件都在頻繁地為院內感染敲響警鐘。預防院內感染,首先要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可能由于宣教不到位等各種原因,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醫生在內,都沒有這種預防感染的意識,而各級醫院、尤其是一些小醫院對院內感染管理控制的投入情況似乎也不太樂觀。
院內感染鎖定三大高危科室
對于綜合性醫院來說,院內感染的高危科室是重癥監護室(ICU)、手術室和人工腎(血液透析)。江蘇省中醫院內感染染管理科主任吳榮華介紹,ICU病人基礎疾病多,治療時間長,免疫力低下,而ICU又有氣管切開、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因此各大醫院的ICU都是限制探視的,主要是防止病人將細菌傳給探視者,另一方面可避免探視者將外面的病毒細菌帶進來,感染本已抵抗力極弱的重癥病人。吳主任對記者說,ICU一旦查到耐藥菌感染,要立即做好接觸隔離和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保護工作。
眾所周知醫院是病人密集的場所,其環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從而為疾病的傳播提供外部條件,促進醫院內感染染的發生。“應該說醫院內感染染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護理管理嚴格、預防措施落實,醫院內感染染發生就會大大減少,相關規定要求三級醫院的醫院內感染染率控制在8%以內”,南京市兒童醫院內感染染管理科主任向小榮說,院內感染的管理工作情況復雜內容多,但主要集中在消毒隔離、抗菌藥的合理使用,以及對病原體采樣進行感染監測這幾個方面。以小兒呼吸科病房為例,要預防交叉感染,除了減少探視、每日保潔消毒外,還應將住院患兒按病種分開居住,譬如患肺炎的孩子盡量不要和患腸炎的孩子住在一間病房,病房盡量減少加床數量,患兒的排泄物要進行處理。“不過由于醫療資源緊缺,兒科病房包括很多綜合醫院的兒科病房經常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在這種患兒密集的情況下必須做好床邊隔離,醫護人員應在入院當天就及時向家長進行院內感染預防的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