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某,女,27歲。2009年11月18日初診。患者半月前入院行剖宮產,娩一男嬰,后持續發熱,近半月余,體溫高達39°C~40°C,西醫經抗炎對癥治療,效不佳。經會診,發熱原因待查。刻診:患者精神萎頓,形消體瘦,查體溫39.2°C,發熱重,惡寒輕,汗出不解,煩躁口苦,不思飲食,下腹痛痛拒按。舌質暗紅,苔白,脈虛而數。患者經剖宮產,失血傷陰,致胞脈空虛,血瘀胞宮,治當首化其瘀。惡寒發熱,為感邪表證未解;心煩口苦,不思飲食,為邪在少陽。以柴胡桂枝湯加減治之。
處方:桃仁15g,紅花9g,柴胡10g,桂枝5g,半夏6g,黃芩9g,黨參12g,炒白芍12g,甘草5g。3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服上藥后,身熱大減,飲食知味,腹痛減輕,脈象和緩。上方加麥冬、玄參、太子參,以養陰血。藥后熱退,飲食如常人,精神轉佳。
按:患者行剖宮產,惡血未去,忽感外邪,營衛失和,而致少陽受邪,外邪乘虛入于血絡,結于胞宮,致絡阻血瘀,邪熱難解。故方以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血活則熱自除。柴胡桂枝湯,調和營衛,和解少陽。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