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的路在何方,亟待有關法律法規給予明確的答案。
一批西醫科室里的中醫生要被迫離開崗位了!
近日,據湖北省某公立三甲醫療集團醫療部主任“棒棒醫生”在微博上透露,“向省衛計委請示弄清楚了,綜合醫院里,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都不能在西醫科室執業。三十多人面臨調整,頭痛了。”
并感嘆:“醫院西醫科室以后是不可能再進中醫的,但這些歷史問題解決起來更頭疼。國家既然力挺中醫,為什么不干脆徹底放開中醫執業限制呢?讓我等基層管理者好生為難。”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中醫及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的執業范圍問題再次引起網友關注,因為據了解,這一痛點已經長期存在。
據《看醫界》了解,目前無論是中醫師還是中西醫結合醫師都接受過西醫教育,那么持有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的醫師究竟能不能在西醫科室里執業?這個問題在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的一份文件中可窺一斑。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表示:“現行有關衛生、中醫藥的法律法規未禁止中醫醫師、中西醫結合醫師使用西醫西藥及現代化的診療技術和方法,也未禁止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到綜合性醫院中醫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執業,由于地方特別是基層衛生監督執法部門對于法律法規理解的偏差,目前中西醫結合醫師在執業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
事實上,據《看醫界》了解,中醫師和中西醫醫師遇到的問題是相當的大。首先,目前醫院基本上以西醫院為主,綜合性醫院里即使有中醫科也沒幾個崗位,幾乎大多數綜合性醫院都不***中醫師或中西醫結合醫師。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的中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卻在大量***西醫臨床專業的醫師,不僅如此,中醫院及中西醫結合醫院由于老一輩中醫醫師退休后依舊寶刀不老,能騰出來的位置非常至少。于是找工作難成為了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面臨最大的困境,更別說職業發展前景了。
那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說的地方衛計委門對法律法規的理解有偏差,指的又是哪些法律法規呢?
《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第二十三條:…醫師不得出具與自己執業范圍無關或者與執業類別不相符的醫學證明文件。
此外,《關于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中第二條規定:醫師進行執業注冊的類別必須以取得醫師資格的類別為依據。…醫師不得從事執業注冊范圍以外其他專業的執業活動。
對于上述法律法規,不少衛計委門人士的理解是,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醫師不能在西醫科室執業,有的在執業注冊上就不被允許。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衛計委門都持上述觀點,以一向崇尚中醫的甘肅省衛計委為例,在2014年就制定***了《甘肅省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專項推進行動方案》?!斗桨浮芬?,各級綜合醫院要設置中醫管理科,要求住院部中醫病床數不低于醫院標準床位數的5%,至少60%的西醫臨床科室設置中醫綜合治療室;加強中醫藥人員的配備,每個西醫臨床科室都要配備中醫類別醫師,每張中醫病床至少配備0.4名中醫類別醫師和0.4名護士。
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上述圖片的文件中表示,原衛計委曾明確,中醫類別醫師可以在醫療機構內急診科或急救中心按照注冊的執業范圍執業。也就是中醫師或中西醫結合醫師市可以在急診科工作的。但急診科辛苦又錢少的痛苦你懂的!
那么即將要離開的中醫類別醫師主要是哪些科室呢?據“棒棒醫生”介紹,像兒科、感染科、神經內科、血液科等科室里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醫生都要另謀出路了。并強調,以后醫院招人基本不可能再招中醫。
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的路在何方,亟待有關法律法規給予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