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消化內鏡檢查操作可能導致操作相關的黏膜或更深部損傷、引發菌血癥等醫源性感染,因此,為減少此類不良事件的風險,醫生在內鏡檢查過程中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近期,美國消化內鏡學會(ASGE)更新了《消化內鏡檢查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并發表于《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雜志上。該指南針對內鏡檢查相關感染不良事件進行了探討,并為圍操作期抗生素治療提供了推薦意見。
指南簡介
在內鏡檢查過程中,存在操作損傷引發局部感染的風險,消化內鏡相關性菌血癥還伴有遠處組織局限性感染(即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輕度風險。更新的《消化內鏡檢查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一方面總結了不同的內鏡操作中發生菌血癥的概率與風險,另一方面確定了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在不同內鏡操作中的意義,即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能降低或避免該項內鏡操作發生醫源性感染的風險。指南的最后,針對在感染性心內膜炎和其他局部感染中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選擇分別給予了如下推薦。
抗生素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相關推薦
抗生素預防和(或)治療局部感染的相關推薦
專家點評:重視消化內鏡后醫源性感染合理應用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 姜泊 湯小偉美國消化內鏡學會(ASGE)在其官方雜志《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5年第1期發布了《消化內鏡檢查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消化內鏡檢查中是否應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第一方面,指南認為,可引起菌血癥發生的高風險內鏡操作包括食管擴張治療(尤其是食管惡性狹窄的擴張治療),其發生菌血癥的風險為12%——22%.食管靜脈曲張的肝硬化治療,其發生菌血癥的風險可高達52%.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結石或狹窄引起的膽管梗阻,其發生菌血癥的風險為18%.
第二方面,指南對不同的內鏡操作是否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給出了不同的推薦意見,其中臨床證據最強的推薦意見如下:①對于不能明確的梗阻性膽道疾病或在膽道完全引流可能存在情況下,行ERCP前不推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②對于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PEG)或回腸造瘺術(PEJ),術前推薦注射使用頭孢唑啉或與其抗菌譜相同的抗生素;③對于因消化道出血而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推薦住院第1天開始靜脈使用頭孢曲松鈉或與其抗菌譜相同的抗生素;④對于有人工血管移植或體內安裝了非瓣膜的心血管裝置(如起搏器)的患者,內鏡操作前不推薦使用抗生素。
目前我們中國還沒有發布類似的指南,消化內鏡醫師對內鏡操作可引起醫源性感染還未引起重視,相應的防范意識還很薄弱,臨床研究也非常的缺乏。隨著新型消化內鏡治療技術的不斷開展,例如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隧道內鏡技術(ESTD)與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等,這些內鏡操作中是否有必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仍不清楚。
鑒于ASGE發布的這項指南,我們認為在以后的消化內鏡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提高內鏡醫生對內鏡操作可引起醫源性感染的重視;②提高內鏡醫生對內鏡操作后發生菌血癥的認識,尤其是治療性內鏡操作,如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ESD等;③開展使用抗生素是否能預防消化內鏡操作中發生感染的系列臨床研究,為制定中國的相關指南打好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