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人類腸道菌群的特定菌株和酵母菌之間復雜關系,這種關系已經進化為消耗,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于益生元治療炎癥性腸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展。近期,《Nature》期刊上發表了相關的論文內容。編譯整理,詳情如下:
“益生元是膳食成分,可促進我們腸道微生物群落(定義為菌群)的有益菌群生長,”Harry J.Gilbert教授(Newcastle大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說。“最有效的益生元是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使我們的腸酶免受消化。認識這些復雜的碳水化合物是如何降解,將為如何給菌群中的特定有機體提供養分給出一個更好地了解。”
Harry J.Gilbert教授
研究人員使用詳細生化分析,靶向基因破壞研究,共同培養研究和基因組比較,Gilbert和同事們基本上確定一種特定的腸道細菌代謝酵母菌的明確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證明一種重要的人類腸道細菌,多形擬桿菌,可降解α-甘露聚糖,酵母細胞壁上的主要多糖通過一種非共享或者自利的機制,”Gilbert解釋說。
甘露聚糖結構
根據一份新聞稿的內容顯示,甘露聚糖來源于酵母細胞壁,以發酵食物(比如面包,啤酒,葡萄酒和醬油)的方式是人類飲食的一部分。從人類一直在食用發酵食品時,多形擬桿菌已經演變了7000多年,因而它們分解酵母菌的能力是“幾乎全部存在于人類腸道內,”新聞稿中提到。
“我們不能利用消耗的碳水化合物,它們要轉換為鍛鏈脂肪酸,分泌入我們的遠端腸道,這些細菌建立一種共生關系,滋養我們的腸道壁細胞,同時提供重要的免疫信號,以確立一種健康的免疫應答,”Spencer Williams教授(Melbourne大學)在新聞稿中這樣解釋。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研究或有助于更好理解如何在菌群中給這些和其他有益微生物提供養分。
“鑒于細菌(Thetanix,GT Biologics)已經由FDA授予小兒克羅恩病的孤兒認定(Orphan Designation),酵母菌甘露聚糖可能對由多形擬桿菌**生長的微生物群落有促進健康的效果,”Gilber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