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營養不僅可以使營養素直接經腸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給藥方便、費用低廉,更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腸內營養的途徑有口服和經導管輸入兩種途徑,其中經導管輸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和胃空腸造瘺管。但是在腸內營養支持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常困擾著醫護人員。
誤吸原因及處理
吞咽困難——處理措施:管飼喂養或經腸喂養,抬高床頭約30——45°,持續喂養過程中或推注后持續30——60分鐘,吸出正常唾液,清潔口腔。
意識障礙——處理措施:采用經腸喂養或泵養方式,抬高床頭,定期對護理人員及家庭成員做培訓。
管道移位——處理措施:定期檢查鼻胃管位置,灌注食物前,搬動、咳嗽、嘔吐后,吸趕緊呼吸道分泌物降低誤吸發生率。
推薦采取低流速、勻速喂養方式進行鼻飼。每四小時測定胃內殘留量,大于150毫升應延緩使用。
便秘原因及處理
便秘的危害:①便秘會使患者排便困難,時間過長,會引起腹脹、腹痛。②腸道內發酵產生大量有害毒素,引起頭暈、頭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應給予便秘患者及時有效的護理,緩解癥狀,增強患者的舒適感。
原因:①腸內營養制劑多為少渣、少纖維、易消化吸收物質,如混合稀釋的水量不足很容易導致便秘。②大腸術后患者長期處于臥床狀態,飲食結構不規范,加重便秘隱患。
處理措施:①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素的攝入可以增加排便次數及排便量,從而達到了改善便秘的效果。②術后病人或危重病人及早進行腸內營養,可以緩解便秘。③攝入充足的水分及保持適量的運動量,促進腸蠕動,改善便秘。
飽脹、惡心與嘔吐原因及處理
飽脹是指胃排空障礙為主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表現為上腹飽脹,泛酸,嘔吐膽汁及食物等。
原因:當患者受到創傷、手術、嚴重感染等打擊后,胃腸道首先受累,其蠕動減慢,排空延遲,消化功能障礙,容易導致腹部飽脹,因此,早期腸內營養的觀察和預防是腸內營養順利實施的保障。
處理措施:①經胃腸道可采用間斷輸注的方式,經幽門后喂養需連續灌注。②重癥患者在接受腸內營養時應采取半臥位,最好達到30——45°。③在腸內營養開始,及達到全量前,應檢查有無腹脹,聽診胃腸道蠕動1次,可以考慮通過留置幽門后喂養管進行喂養。
腹瀉原因及處理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便中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
危害:腹瀉是腸內營養最常見的并發癥,少數病人甚至因為腹瀉而被迫停用管飼,嚴重者出現脫水、發熱、電解質紊亂;同時嚴重腹瀉反復****皮膚,容易出現紅腫,甚至潰瘍,破壞皮膚完整性。
原因: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腸道感染性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胃腸動力藥物引起的腹瀉,機械通氣引起的腹瀉。
處理措施:告知醫生分析原因,積極采取治療措施,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及時使用皮膚保護劑,密切觀察皮膚,做好交接班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