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生兒復蘇指南》內容簡介
一、確保每次分娩時至少有1名熟練掌握新生
兒復蘇技術的醫護人員在場。
二、加強產兒科合作,在高危產婦分娩前兒科醫
師要參加分娩或手術前討論;在產床前等待分娩及實施復蘇;負責復蘇后新生兒的監護和查房等。產兒科醫師共同保護胎兒向新生兒的平穩過渡。
三、在衛生行政領導干預下將復蘇指南及常規
培訓制度化,以進行不斷的培訓、復訓、定期考核,并配備復蘇器械;各級醫院須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員、產科、兒科醫師、助產士(師)及麻醉師組成的院內復蘇領導小組。
四、在**DE復蘇原則下,新生兒復蘇可分為
4個步驟:(1)快速評估和初步復蘇;(2)正壓通氣和氧飽和度監測;(3)氣管插管正壓通氣和胸外按壓;(4)藥物和/或擴容。
《2011年新生兒復蘇指南》內容預覽
三、復蘇的步驟
(一)快速評估:
出生后立即用幾秒鐘的時間快速評估4項指標:1.足月嗎?2.羊水清嗎?3.有哭聲或呼吸嗎?4.肌張力好嗎?如以上4項中有1項為“否”,則進行以下初步復蘇。
(二)初步復蘇
1.保暖:將新生兒放在輻射保暖臺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溫措施,如用預熱的毯子裹住新生兒以減少熱量散失等。有條件的醫療單位對體重<1500g的極低出生體重(VLBW)兒可將其頭部以下軀體和四肢放在清潔的塑料袋內,或蓋以塑料薄膜置于輻射保暖臺上,擺好**后繼續初步復蘇的其他步驟。另外,要注意保暖溫度不能過高,以防引發呼吸抑制。
2.**:置新生兒頭輕度仰伸位(鼻吸氣位)。
3.吸引:在肩娩出前助產者用手將新生兒的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擠出。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過度用力吸引可能導致喉痙攣和迷走神經性的心動過緩并使自主呼吸出現延遲。應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時間(10s),吸引器的負壓不超過100mmHg(13.3kPa)。羊水胎糞污染時的處理:當羊水有胎糞污染時,無論胎糞是稠或稀,初生兒一娩出先評估新生兒有無活力:新生兒有活力時,繼續初步復蘇;如無活力,采用胎糞吸引管進行氣管內吸引(圖2)。
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濕毛巾。
5.**:用手拍打或手指輕彈新生兒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誘發自主呼吸,如這些努力無效表明新生兒處于繼發性呼吸暫停,需要正壓通氣。
點擊下載***《2011年新生兒復蘇指南》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詳細]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