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3名醫生被患者連某某捅傷,其中,王云杰醫生經搶救無效身亡。此案再次將醫患關系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年來,嚴重擾亂醫院診療秩序、傷害醫務人員的惡性案件時有發生。2012年全國共發生惡性傷醫案件11起,造成35人傷亡,其中7人死亡,28人受傷。可以說,醫患糾紛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從源頭上講,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級醫院,也需采取預防和減少各類矛盾糾紛的措施,增進醫患溝通,暢通投訴渠道,妥善解決患者的有關訴求。特別是應下力氣研究公開、公平的醫患糾紛調處機制,讓患者解惑有道、投訴有門。
醫患矛盾的增加,有著深層次的體制性原因。一方面,我國新一輪醫改雖已取得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巨大進步,但仍存在保障水平較低的問題。特別是一旦遭遇 重大疾病、復雜疾病的沖擊,患者及其家庭往往難以承受相應醫療開支,甚至不得不賣房、舉債。這種情況下,倘若醫療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甚至患者死亡,就容易 讓患者或家屬感覺“人財兩空”,極易引發醫療糾紛。
另一方面,醫療行業本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但長期以來,由于**對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經費補償不足,特別是“不給錢、給政策”,迫使醫院將醫生的收入與其開出的檢查、藥品費用掛鉤,導致“大處方”等醫療行為泛濫,醫療行業的公信力大大降低。此種局面下,醫患之間的信任非常脆弱,略有風吹草動,即可能掀起醫患沖突的滔天大浪。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容忍任何殺醫傷醫的暴力行為。作為救死扶傷之人,醫生的生命安全不容侵害;作為救死扶傷之地,醫院的診療秩序也不容破壞。
針對當前醫療糾紛和醫患矛盾仍較突出的情況,迫切需要行業主管部門有所作為,拿出緩解醫療糾紛的應對策略。
就應急手段而言,有條件的醫院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包括給醫生進行一些防衛培訓、在診室安裝報警按鈴等,保護醫生生命安全。
當然,消除醫患暴力沖突,從根本上看還是要靠加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特別是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改變“以藥養醫”的畸形體制,在縮小城鄉醫療水平差 距、提高基本醫療保障能力的基礎上,兼顧好患者、醫生的合理利益,并大力整治醫療行業不正之風,進而為重建醫患信任奠定基礎。(李松)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