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癥中心成功救治一名爆發性心肌炎心臟驟停患者。患者已于5月20日康復出院。
2015年5月2日,北京安貞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心肌炎患者。該患者為女性,35歲,因發熱5天入住當地醫院,入院檢查發現血壓70mmHg,心肌酶顯著升高,對癥治療無明顯好轉,急救車轉運至我院急診科。入院后呈休克狀態,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仍不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出現心臟呼吸驟停,予以持續胸外按壓(CPR)、呼吸機輔助呼吸,心肺復蘇半小時后仍無法恢復患者自主循環。心外危重癥中心ECMO團隊接到通知后立即參與搶救,在床旁持續胸外按壓下行股動靜脈切開直視下安裝ECMO(體外膜肺氧合)予以輔助循環,運轉平穩后將患者轉入心外ICU病房繼續治療。
ECMO后第5天,患者自主循環完全恢復,并于ECMO后第9天成功試停,并撤離ECMO、IABP輔助。之后經過1周的精心治療,患者恢復順利,心功能恢復良好,于5月20日出院。
據了解, 爆發型心肌炎是心血管病患者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癥之一。該病起病急驟,進展迅速,常并發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嚴重并發癥。目前醫療水平下該病死亡率高達50%以上。早期診斷,積極對癥支持,早期機械循環輔助維持循環穩定是降低爆發型心肌炎死亡率的關鍵。ECMO是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縮寫,也常被稱為體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ECMO是通過將靜脈血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膜式氧合器氧合后再將血液灌入體內動脈系統,提供機體灌注,臨床上主要用于重癥呼吸循環衰竭患者的短期生命支持。ECMO能使心臟和肺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休息,為心肺功能的恢復爭取了時間。對于心臟驟停的患者在胸外按壓期間使用ECMO,臨床上稱為ECPR(體外生命支持下心肺復蘇),是常規CPR的擴展,對于常規CPR不能恢復自主循環的且考慮病情可逆的患者使用ECPR治療是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
心外危重癥中心主任侯曉彤教授介紹,ECMO于上世紀末引入我國,僅在少數的醫院開展此項技術,且主要在心外科患者中應用,直到近幾年國內才逐漸將其應用于其他危重病人的搶救。北京安貞醫院作為國內ECMO開展較早的單位之一,近年來致力于將ECMO作為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救治手段在國內的推廣應用,為危急重癥患者的搶救帶來希望。
(原標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ECMO團隊成功搶救一名重癥心肌炎心臟驟停患者)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