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國內命名是比較混亂的,有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瘤、子宮肌腺癥、子宮肌腺病等,中華婦產科雜志正規命名為子宮腺肌病。其臨床表現為痛經、月經增多,可能伴有不孕,子宮增大及導致的壓迫癥狀等。最主要的癥狀為疼痛與月經增多,疼痛的機制主要是由于子宮痙攣性收縮引起。超過60%患者表現為繼發并且進行性加重的痛經,40%患者有經量過多表現,嚴重者可致貧血。
子宮腺肌病到底會不會引起不孕?目前有爭議,臨床醫生認為它會通過影響受精卵著床等方面影響受孕,科研方面又缺乏直接證據,周教授談到自己的經驗認為,輕度的腺肌病對生育的影響不大,嚴重的腺肌病的確會引起不孕,同時有證據證明腺肌病患者即使妊娠也容易流產早產。同時,影響受孕的疾病如果合并腺肌病會進一步降低懷孕率,如單發子宮內膜異位癥、直腸**隔內膜異位等患者懷孕率為43%,而同時合并有子宮腺肌病的患者懷孕率僅為11%,下降了70%.因此,應該對腺肌病提高重視。
腺肌病的診斷并不是難點,關鍵在于治療。病理診斷雖然為金標準,但病理診斷通常術后做,因此目前認為**超聲與MRI也可診斷腺肌病。
從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表現出發,其治療策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緩解疼痛;減少出血;促進生育。方案的選取主要取決于:癥狀、年齡、生育要求。而治療方法主要為觀察、手術、藥物治療三種。癥狀輕的患者主要考慮保守治療,癥狀重的患者手術治療,如果重型患者拒絕手術,依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
觀察法
目前腺肌病觀察法主要適用于圍絕經期患者,絕經后子宮內膜萎縮,病情自然會好轉,但也有個體化差異,如某患者46歲診斷為子宮腺肌病,未絕經,采用觀察療法,直到53歲子宮腺肌瘤生長至1050g,采用根治性手術切除子宮,因此圍絕經期患者應查卵巢儲備功能,若儲備功能非常好,依然建議子宮切除。
手術治療
根治性手術:在完成生育后,全子宮切除術是循證醫學證實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保守性手術:適用于有生育要求以及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包括:子宮腺肌瘤挖除術,子宮內膜去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超聲聚焦,電消融,局部硬化治療(該方法不被提倡),以及最近興起的U形子宮切除成形術等方法。
子宮內膜去除術:適用于完成生育,月經量多的輕度子宮腺肌病患者,術后月經量明顯減少,痛經也有所改善,目前也有二代如微波、冷凍、射頻等破壞子宮內膜的方法可供選擇。術后一般喪失生育能力,因此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避免選擇。
介入治療:適用于病情復雜,手術風險大的患者,至少2-3年內患者的癥狀明顯減輕,但是5年后復發率高達50%,甚至出現介入術后患者妊娠的情況,并發癥相對較多。
腺肌瘤挖除術:
如果患者的腺肌瘤類似肌瘤,挖除效果較好,雖然很多腺肌瘤在MRI、超聲上回報是局限性的,實際腺肌瘤的界限非常不清楚,因此腺肌病的挖除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最基本要保證術后可以縫合。
針對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患者,周教授分享個人經驗,術前先打三針GnRH-a再行手術,手術中,先在手術部位注射稀釋的垂體后葉素鹽水使血管收縮子宮變為白色,然后單極電勾切開漿膜肌層,再冷刀挖除病灶,最后縫合肌層。
針對囊性腺肌病患者,特別注意一定要將囊性病灶切除,因為該病灶與痛經有直接聯系,因此,腺肌瘤切下后一定要檢查是否將病灶一并挖除,通常囊性腺肌病患者疼痛會比較嚴重。
囊性子宮腺肌病也叫做青春期囊性子宮腺肌病,因為這類患者通常為年輕女性。周教授提到,曾有腺肌瘤挖除術后病檢回報低度惡性子宮間質肉瘤的病例,因此術后也要重視病檢結果的追蹤。
針對腺肌瘤挖除術,要考慮到患者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有生育要求,如果沒有生育要求徹底挖除病灶的意義不大,還要承擔相應風險,有研究顯示,保守治療患者中,病灶完全切除的患者痛經緩解82.0%,經量過多緩解率68.8%,懷孕率60.5%,部分切除的患者三項數據分別為81.8%,50.0%,46.9%,因此,如果患者以疼痛為主,并不追求病灶的完全切除,而要考慮術后縫合問題。
PSN(骶前神經切除術):痛經嚴重的患者可以一試,只是宮頸癌都會保留骶前神經的情況下,腺肌病還要神經切除,周教授個人并不很認同。
U形子宮切除成形術:優點在于痛經緩解率特別高,經量過多緩解率也特別好,但是術后子宮功能基本喪失。適用于無生育要求而要求保留子宮的患者。
藥物治療
GnRH-a:推薦連續用藥3-4個月,子宮明顯縮小,痛經減輕。
Norplant(左旋18甲基炔諾酮皮下埋植劑):屬于避孕藥,痛經緩解率高達100%,血CA125水平也有明顯下降,但是子宮體積無明顯縮小。
LNG-IUS(曼月樂):對月經過多和輕中度痛經效果較好,不會使子宮縮小,而且有一定副反應,它在使癥狀減輕的同時可能導致疼痛時間延長,同時,如果子宮過大,曼月樂容易掉出從而失去作用,此時可以采用GnRH-a預處理后使用曼月樂的方法,即使用GnRH-a使子宮縮小,然后再使用曼月樂,但是當前并無嚴格的對照研究證明預處理后曼月樂的掉出率下降。
助孕治療:如果子宮沒有明顯增大,可以直接進行IVF-ET術,而子宮明顯增大的患者建議GnRH-a預處理將子宮縮小后行IVF-ET術。
周應芳教授結合典型病例,生動形象地討論了子宮腺肌病的治療策略,他認為針對該病的單純保守治療是相當棘手的,在治療中應該藥物與手術相互結合,互相補充,它的原則就是微創化、多樣化,更主要的是長效化,即治療效果持久,并且要個體化即因人而異,不斷完善,從而在有限的醫療條件下為患者爭取最大的治療效果。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