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阿爾茲海默病臨床研究會議(CTAD)上,來自意大利的 Frisoni 教授發表了一項模擬癡呆學專家行為的研究,結果發現:不論醫生對淀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病(AD)病理生理學基礎中的作用有何看法,當確定臨床診斷時,專家們還是更相信臨床表型,甚至在其診斷與淀粉 PET 結果不一致時也是如此。
共納入 23 位來自意大利、具有相同診療水平的癡呆學專家,研究者將癡呆學專家分為三組:①組 - 相信 BAP(β-amyloid protein)異常為 AD 可能的病因;②組 - 認為神經退行性病變早期與 BAP 無關;③組 - 認為 tau 磷酸化與 AD 有關。小組成員中多為①或③組,其中有 3 個為②組,7 個為③組,13 個為①組。
研究者為專家提供 6 個模擬案例,用于測定淀粉 PET 結果是否影響其診斷結果。這些案例包括:淀粉 PET 為陰性結果、患有進行性失語癥的非典型 AD 患者和典型 AD 患者;淀粉 PET 為陽性結果、額顳葉癡呆或皮質下血管缺血性癡呆的患者;淀粉 PET 為陰性結果、路易體癡呆或帕金森癡呆的患者。專家們需對其受掃描結果影響而改變診斷結果的可能性給出評分(0-100)。
如果臨床表現不典型,而掃描結果又可支持某種假設,那么專家才更有可能因掃描結果而改變診斷結果。研究發現,僅 33% 的典型 AD 但伴淀粉陰性案例的診斷變成了非 AD 的診斷。研究者就此得出結論,診斷可能會受淀粉 PET 結果的影響,但是癡呆學專家還是更相信臨床表型。另外,其不會因為自己對淀粉在 AD 中作用機制的看法而對掃描結果有偏見。
CTAD 的主持者 Rissman 教授稱,他認為有必要將疾病看成不可知論性的,其實認知功能損害僅是一種損害;癡待在不同疾病中可能有相似的表現,不是所有的認知功能損害都是 AD.研究者認為,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偏見保持警惕。
Frisoni 教授注意到,淀粉 PET 掃描結果雖在 AD 的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然而在整個歐洲,淀粉樣蛋白 PET 還沒有發揮到用處,在美國也同樣如此。但是對于目前正在發展的無癥狀 AD 的抗淀粉樣蛋白療法(A4),淀粉樣蛋白 PET 或可用于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