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胃癌占全世界所有癌癥死亡病例的10%.目前,手術治療仍然被認為是胃癌治愈性療法的基石,然而,一些已發表的研究顯示,化療與化放療合并入治療決策可改善患者生存。雖然存在生存獲益的證據,但仍有一些患者未能接受合適的治療方案,有多達43%的患者適合接受多學科綜合治療,但臨床上僅予以手術治療。
不同地區、不同醫療院所胃癌患者的手術率呈現出較大的差異,而且這些差異可能部分是由治療決策的復雜性以及治療質量的不同造成的。不幸的是,西方國家許多胃癌患者疾病已經轉移,而已轉移胃癌患者的預后極差。
目前對于不可治愈胃癌的治療,取得一致認可的方案為首先取得病情的緩解,一系列關于高度選擇性患者的回顧性研究提示,手術切除可取得潛在的中度生存獲益。對于轉移性胃癌患者予以手術治療在醫學界存在爭議,而適當的治療方案還不明確。胃癌管理因其指導方案感達不到最優效果及不完備的證據而受到質疑,同時也導致治療方案及結局出現差異。西方國家外科醫師缺乏治療大量胃癌患者的經驗,因此進一步造成了次優治療和區域差異。對最優化治療程序的定義可在多個方面改善臨床結局。
最后,臨床醫師對治療取得嚴格的一致意見對于建立合適的臨床實踐,以及評估治療方案效果的相關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不符合基于指南證據的合適治療方案的患者人群,RAND/UCLA適當性方法有助于確定他們的最優華化治療方案。
本研究的目的是組織一個國際化專家小組,以闡明胃癌患者的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適當性和必要性治療程序。
研究要點:
目前,手術治療仍然被認為是胃癌治愈性療法的基石,然而,一些已發表的研究顯示,化療與化放療合并入治療決策可改善患者生存;專家組認為,對于T1N0胃癌患者,僅予以手術治療是適當的;無主要癥狀的T1-2N2-3或T3-4期胃腺癌患者給予圍手術期化療適當;內鏡切除后行內鏡監護檢查適當;專家組對于胃切除術后形成像監護和內窺鏡檢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有望得到治愈的胃腺癌患者應考慮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對于不可切除的患者,僅可針對大出血事件或梗阻考慮手術介入。
近年,醫學界對減少胃癌多學科管理的差異及彌補其不足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研究旨在確定胃腺癌(GC)的最優化治療策略。RAND/UCLA適當性方法研究包含一個多學科專家小組,由來自6個國家的16個臨床醫師組成。研究發現,有望得到治愈的胃腺癌患者應考慮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對于不可切除的患者,僅可對大出血事件或梗阻考慮予以手術介入。他們的論文發表于知名期刊JAMA Surg2013年11月份最新一期在線版。
本研究評估的干預措施包括胃切除術、圍手術期化療、輔助放化療、內窺鏡檢查、及最佳支持治療。本試驗主要結局和測量指標包括:專家組為416例相關臨床治療情境評分,評分標準從1(高度不適當)到9(高度適當)。中位適當性得分為1到3分表明不適當;4到6分意味著不確定;而7到9分意味著適當。當16位專家中有12位對同一臨床情境給出的評分相似時則認為意見達成一致。達成一致的臨床情境隨后進行必需性評分。
結果顯示,對于T1N0胃癌患者,僅予以手術治療被認為是適當的,而對于T2N0期疾病患者若僅予以手術治療,則專家組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專家組一致認為無主要癥狀的T1-2N2-3或T3-4胃腺癌患者給予圍手術期化療是適當的,輔助放化療則分兩種情況:對于T1-2N1-3或T3-4期近側胃腺癌被認為是適當的,而對于T1-2N2-3或T3-4期遠端胃腺癌則被認為是必需的。研究發現,專家組對于胃切除術后成像監護和內窺鏡檢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專家組認為內鏡切除后行內鏡監護檢查適當。對于轉移性胃腺癌患者,專家組認為手術切除對于無主要癥狀的患者人群是不適當的,除非疾病僅顯示細胞學陽性,對于這一患者人群專家組無法達到一致意見。
研究由此得出結論:有望得到治愈的胃腺癌患者應考慮進行多學科綜合治療。對于不可切除的患者,僅可對大出血事件或梗阻考慮予以手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