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監管人體器官移植的電子網絡正在鋪開。昨日,衛計委有關人士透露,衛計委門正在研發中的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執業醫師注冊系統、違法違規器官獲取與移植舉報系統等,已進行內部測試。
【準入】 器官移植醫生按資質分工
器官移植項目分為心、肝、腎、肺四種器官。去年,衛計委公布了全國(不含港澳臺)163家醫院具有人體器官移植資質,其中20家醫院在北京。
但是,什么樣的醫生能夠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卻缺少國家層面的規定。上述人士稱,正在研發的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執業醫師注冊系統,將解決上述問題。
在國外,對醫師的管理普遍采取專科醫師制度,醫生在取得醫師執照后,雖然可以行醫,但并不是什么手術都可以做,必須經過考核,才能由簡單級別的手術轉向更復雜、更高級的手術。“這是一種遞進的關系”,該人士稱,我國將建立起器官移植專科醫師制度,“什么樣的手術,主任醫師能做;助理醫師在手術中能參與哪些工作,都將進行明確。”
上述人士透露,已上報國務院法制辦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修改稿中,將增加相應內容,尤其是什么資質的醫生能做什么手術,都將進行明確。他說,這一系統最早今年底完成。
【監管】 3個系統正在內部測試
今年7月15日,衛計委醫管司召開人體器官移植監管工作會議。記者獲悉,此次會議重點討論了正在研發中的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執業醫師注冊系統、非本院移植隨訪上報系統、違法違規器官獲取與移植舉報系統開發的有關情況等事項。
國家器官捐贈與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海波說,上述3個系統正在內部測試,與已經啟用的4個器官的科學注冊系統以及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等,“這8個數據庫將形成我國人體器官獲取、移植的監管網絡”。除醫師注冊系統需要法律上的準備外,其他系統有的已開始試運行。
目前,只有163家醫院有資質進行器官移植。同時,接受器官移植者也需要終身到醫院隨訪。
在這兩個背景下,如果移植者使用的是非法器官源,甚至是在無資質的醫院進行的器官移植手術,在隨訪中,醫生通過“非本院移植隨訪上報系統”上報信息。衛計委終端獲取這些數據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到違規醫院進行飛檢,如果醫院提供不出病人使用器官的合法數據,被證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受到嚴厲處罰。
【舉報】 普通人也可通過系統舉報
公開數據稱,中國每年有100萬患者需要腎移植,約30萬肝病患者需要肝移植,但每年全國能開展的移植手術不過約1萬例。
在巨大的空缺下,非法器官移植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發現了違法違規器官移植,主要是向公安機關舉報,但這一般集中在嚴重的惡性事件。對上述監管會議中被提出的“舉報系統”,上述人士說,不僅是醫生,一般的人士,也有望通過系統進行舉報。
對于如何避免惡意舉報的問題,該人士說,舉報系統中需要填寫的數據非常多,惡意舉報者一般無法獲取全部信息。另外,對于舉報的內容,衛計委門也都會進行核實,避免出現錯誤。他表示,舉報的違法行為,衛計委門也會把線索提供給公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