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博愛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神經康復科、偏癱治療中心主任。
2012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于6月29~7月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我們采訪了北京博愛醫院副院長張通教授。
愛愛醫:腦卒中后功能康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可否請您談一下近年來在腦卒中后功能康復治療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張通教授:現在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第一是大家在卒中康復方面的認識。從原來最早的可能知道卒中之后需要康復這種粗線條的觀念,到現在慢慢地越來越細化了,大家已經不會把這個問題做為一個問題去問了。而是腦卒中以后,康復是必須的。對于腦卒中后如何去康復、什么時候開始康復,這些方面關注度更多一些。這是從醫生的認識方面;從病人認識方面,他們更主動的去尋求康復的措施,以往更關注的治療。比如說偏癱,我怎么樣才能更快的恢復,或者是有這種狀態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這樣往往會忽略了康復的概念。隨著全民的意識的提高、大家對疾病科普知識度掌握的提高,對偏癱這種病基本上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他也知道尋求一些藥物治療之外的康復治療。這些理解的改變,說明大家在康復方面了解在不斷的加深,我認為這是一種進展。
另外是對康復的投入力度方面。不管是國家的投入,還是zhengfu的投入方面。那么從醫生本身、醫院本身,他也在關注這方面的問題。一個是他們知道要給病人提供康復的服務,能夠讓病人更好的回歸。在醫療政策方面,尤其是大城市,病人都能享受到一定的醫保報銷,等等。在費用上有經濟的支持。有了經濟的支持,醫院也愿意做這方面的事情。現在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也加入到其中來。
在技術手段方面,確實現在的手段很多。比如說一些很巧妙的設計、交叉學科的介入,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治療手段。在治療手段方面,我們有更多的選擇。包括在適應不同階段的不同治療手段的選擇,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治療模式。
在康復人才方面,現在做為治療師來講,慢慢地在學歷化教育方面投入也越來越多了。很多的治療師都有相對規范系統的訓練,當然這都還不夠,因為我們現在師資非常的缺,雖然現在在很多地方在做康復治療方面人才的培養,但是由于我們起步太晚了,不僅缺口大,而且師資方面嚴重不足,影響到了教育質量。雖然影響教育質量是一方面,但是大家對這方面有了關注并認識到治療師是一種學歷化的教育——正規化的學士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教育,這種正規化的體系出現了。 這是必然的歷史過程。我相信既然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必然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從現在看,從腦血管康復這塊來講,甚至是從整體康復來講,這幾年正處于蓬勃興旺發展的階段。
愛愛醫:有一個醫生會員談到:有一次他們科室和別醫院同樣的科室進行學術交流,發現對于同一個病例,實施的康復治療手段都不一樣,希望能根據您的經驗,提出更好的建議或者是給予一些指導。
張通教授:康復的治療方法和手段肯定是不一樣。你可以遵循一定的指南、原則去做。這里面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要根據他具體的功能障礙,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因為卒中以后,功能障礙是十分復雜的。不同的人之間的功能障礙的差別可能非常的大。另外一點,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康復內容。所謂的診療手段的選擇對還是不對、怎么去界定這種選擇是合理的,在這一點上,我們有《腦卒中的康復指南》,這里邊給大家一個原則性的建議,這個建議是一個參考性的建議,并不是說完全是按照上面去做,你有很多的經驗的時候,你完全可以不用指南;如果你沒有經驗的時候,或者說你剛剛入門,不知道該怎么走的時候,給你一個指南針,你按照這個方向去走,大方向肯定沒錯。但是你要到達那個目標、需要多長時間到達那個目標,取決于你掌握的技術。舉個例子說,我給你指個方向在南邊,你可以坐飛機去、可以坐火車去、可以騎自行車去、可以走路去,這是你選擇的方式問題。指南它至少能夠告訴你,這么走方向是對的,它不會南轅北轍。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