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術(BCT)與**切除術在總體生存率上大致相同。保乳術最大的缺點是易增加局部復發的風險。以前的研究認為陽性切緣的患者預示局部復發的可能性大。局部復發的部位常靠近原發癌灶,組織學形態也與原發腫瘤相似。這表明局部復發是由于行**腫瘤切除術后殘余腫瘤組織引起的。
盡管近期對**腫瘤切除術切緣(LM)的范圍進行了修訂,但手術醫師在行保乳術中應能夠鑒別陽性切緣且能精準的再次切除陽性切緣,這點至關重要。再次切除部分切緣與一開始切除足夠多切緣的**腫瘤切除術相比,所達到的局部復發控制率相似。為了確保能夠足夠切除腫瘤組織,在腫瘤切除術后殘腔評估切緣以及檢查殘留病灶的方法逐漸形成。
這包括病理檢測腫瘤切除術切緣(LM),額外剔除癌灶殘腔的邊緣(SCM)以及術中超聲或影像檢查腫瘤切除組織和殘腔組織。通過染色腫塊和切緣,LM 能準確的提供腫塊與邊緣的距離,從而決定切除范圍,同時,還可以靶向再次切除的范圍。SCM 則是標準腫瘤切除術周長外的組織。
所以,使用 SMC 情況代替腫瘤切除癌灶殘留狀態是合理的。基于這樣的假設,我們的研究是在相應的腫瘤切除殘腔中評估已染色的 LM 預測值。
通過回顧性分析研究了在麻省總醫院診斷為導管原位癌或早期浸潤性乳腺癌并行保乳術的患者。所有手術由 4 名專業乳腺外科的醫生完成。剔除癌灶殘腔邊緣(SCM)一處或多處以及剔除的厚度由手術醫師酌情判斷。總體看來,大多數醫生選擇切除的厚度為 0.2-1.0cm.
圖 1 保乳術圖
腫塊標本送往病理科進行采樣分析,病理科醫生進行染色并切割成各個部分。將最靠近邊緣的樣本進行組織檢測。大多數 SCM 均送往檢測,并記錄這些 SCM 樣本的大小。
根據腫塊類型記錄 LM 和 SCM 的病理數據,當癌細胞與切緣距離在 0.2cm 以內,即認為 LM 陽性。因為在研究階段,我們機構對于這種情況通常會再次手術切除。當 SCM 內存在腫瘤時,無論腫瘤細胞與 SCM 表明距離遠近,我們均認為腫瘤切除后殘腔組織陽性。
242 名患者中,檢測分析了 1452 塊 LMS 組織樣本,1201 塊 SCMs 樣本組織。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53.3 歲,均為女性。腫瘤切除術切緣情況預測相應的癌灶殘留情況,預測值中,敏感性為 50.9%,特異性為 69.5%,陽性率 35%,陰性率為 81.4%,總的準確率為 64.9%.
研究發現,腫瘤切除術切緣(LM)情況無法預測相應的腫瘤切除后癌灶殘留情況。而腫瘤切除術中檢測 SCM 則可能將提高傳統 LM 檢測的準確性,更有效的評估手術切緣,提供可信的切緣位置,提高切緣組織的病理評估。在乳腺腫瘤切除標本上,廣泛使用 SCM 可減緩當前對切緣評估的不足。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