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太可怕。這是一句民間俗語,但是確有道理。最近就發生了一件因為不理解醫學用語而產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雖然普通患者不了解醫學用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不知道“骨折”就是“骨頭斷了”確實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不過,在我們吐槽這件事情的同時,也應該反思,在面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時,是否應該更加耐心的做一些解釋,以減少醫患**的產生呢?
事件還原:男子不懂“骨折” 出手傷醫
8月29日,一名黑衣男子帶著被朋友撞傷的老太太來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骨科醫生王永看過片子以后告知老太太骨頭斷了。但黑衣男子卻以“報告寫的骨折而非骨頭斷了”為由,對醫生提出質疑。王醫生解釋后,男子不信,揮拳將其打傷。后經診斷,王永為右眼眶骨折、玻璃體渾濁、視網膜震蕩。
警方介入調查
事發后,醫生立刻報案,當地警方隨即趕到介入調查。但是具體的處理還需要等王永的法醫鑒定結果。
說到被打原因,王永猜測說,“這名男子覺得骨折就是骨頭受損,不是什么大事,不用賠傷者太多錢,但骨頭斷了要住院開刀,事情一下子就變嚴重了。”據悉,目前邵紅英已被該院骨科收治住院。
事后思考
雖然這件事情有些啼笑皆非,但是患者聽不懂醫學術語而和醫生產生**的情況確實存在。很多醫生以忙為借口不愿意多做解釋,會讓患者因為不了解而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會激發患者的自我防御機制,也就是會讓患者更難以接受醫生隨后的診療建議,從而產生矛盾。因此,醫生在救治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因為聽不懂醫學術語的解釋而顯得焦躁的患者,應該耐心解釋,不僅僅是為了維護醫患關系,更有可能防止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