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是醫療改革中最艱難的部分。作為能最直接讓老百姓受益的公立醫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改的成敗。然而體制、機制、人事、**辦醫職責的界限劃定以及縣級醫院轉診率居高不下等難化解的問題,令公立醫院改革成為醫改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面對這塊硬骨頭,海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楊俊直言,已經趟入深水區的海南醫改決不會停滯不前,必須靠有效的實招探索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改革之路。未來,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將從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整體出發,擴大試點,注重頂層設計,找準路徑,體現改革針對性。一系列重大變化,將隨改革深入,逐一落實。
公立醫院改革之困:大部分試點公立醫院負債運行
據了解,雖然我省公立醫院改革已見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的問題。目前海南省部分試點市縣公立醫院改革存在**補償比例偏低、偏離了**補償方向、大部分試點公立醫院負債運行等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人事編制和績效分配改革遲緩。據了解,在試點單位中,只有澄邁縣人民醫院人員編制接近1.4人/床(標準為1.4-1.5),其余都處于嚴重缺編狀態,導致人才引進難、現有人員不穩定的問題。另外,醫院內部收入分配機制不科學。一方面,醫院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收入的比例較低,難以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醫生的收入未能充分體現其勞動價值,難以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
此外,省內縣級醫院向上級醫院轉診率依然偏高,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醫難以實現。據了解,昌江黎族自治縣城鎮職工醫保縣外就診率高達50%,占總費用的60%;屯昌縣上級醫院轉診率達20%,其他市縣平均也超過15%。
“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老百姓寧愿擠到大醫院也不愿在家門口看病,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公立醫院改革便難見實效!”楊俊說。
打破**: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部署中,提到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舉措。“深化醫改正在迎來新的契機。”楊俊說,“讓老百姓滿意的改革,必須要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而質量的提升核心是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他表示,缺少合格的人才,即使大樓建得再漂亮、設備再先進,基層也難以提供較好的基本醫療服務。如果沒有合理的薪酬制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從醫,如果仍實行“**”分配制度,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難以激發,那么看病難還會以各種方式持續困擾患者。
楊俊表示,我省今年將在試點公立醫院改革單位探索符合省內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人事管理上也將有所突破,通過鼓勵社會辦醫、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等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流動起來,真正可以下沉到基層。
推進分級診療 避免過度消耗優質醫療資源
“大醫院一床難求,資源不足,然而一味地無限擴充三級醫院規模增加病床,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楊俊說,我省醫療保障不斷提高,在鼓勵患者基層就醫上醫保報銷比例的不同也發揮著杠桿作用。“可再多的醫保投入,也改變不了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現實。能在基層解決的小病卻一定要擠到大醫院,除了患者花錢受罪,同時也是在浪費寶貴的優質醫療資源,影響到真正需要資源的重大疾病患者。”楊俊說,提高基層醫療能力才是實現分級診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
據了解,我省今年將推廣陵水黎族自治縣開展鄉村一體化管理改革、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示范化、標準化工作經驗,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同時,創新性地推進《關于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意見》和《海南省人民**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人事和收入分配機制的指導意見》實施。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