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產醫學發展戰略研討會在11月30日舉行,與會專家提出,在胎兒醫學技術迅猛發展同時,要注重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診斷方法,加強對現有醫療資源的規范和質量控制,切忌一哄而上、貪大求洋。
據了解,胎兒醫學涉及基礎醫學及圍產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兒科學、外科學等多個領域,覆蓋妊娠、分娩、受精、胚胎、胎兒的各個方面,具體內容包括胚胎、胎兒生長發育監測、先天缺陷的宮內診斷、宮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等。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慧霞教授表示,游離胎兒DNA檢測等無創產前診斷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升臨床篩查效率,但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域的醫療資源存在差異,在新技術實施的同時,更要注重優化篩查方案,選擇最佳性價比的產前診斷技術。
“產前診斷更重要的價值在于據此對胎兒進行治療。”楊慧霞指出,胎兒治療現在已從過去通過母體間接對胎兒實施治療發展到在超聲引導下和胎兒鏡下的宮內治療,包括宮內輸血、減胎術、胎兒鏡下活檢等。在技術推廣過程中,還應考慮到病人的實際需求。**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對于全國設立胎兒治療中心的數量、治療中心的技術質控應加以規范,無序建立將會增加醫療資源的浪費。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