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降脂湯
組成 柴胡10克,赤白芍各12克,佛手、姜半夏各10克,澤瀉15克,生首烏15克,草決明15克,丹參15克,生山楂10克,荷葉12克,云芝10克,枸杞子15克。
功能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主治 用于輕、中度脂肪肝,血脂較高,癥見右脅下悶脹,口膩體胖,身困乏力,大便黏膩不爽,舌淡苔膩,脈弦滑,證屬肝郁脾虛,痰濁內蘊者。
用法 水煎600毫升,每服200毫升,日服2~3次。
方解 方中柴胡、白芍、佛手、姜半夏疏肝理脾,澤瀉、生首烏、草決明、生山楂、荷葉化濁降脂,丹參、赤芍活血化瘀,枸杞子、云芝滋補肝腎,補腎益精。諸藥共奏疏肝理脾,降脂化瘀之效。據研究,澤瀉、生首烏、草決明、生山楂、荷葉等藥,功能利濕化濁,消積散瘀,均有一定的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云芝為多孔菌科植物彩絨革蓋菌的子實體或菌絲體,味甘淡,性微寒,無毒,功能健脾益氣,化濁利濕,降糖降脂,保肝抗癌;枸杞子是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的佳品,枸杞子中所含的甜菜堿,可以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的新生,對肝功能紊亂以及體內脂質代謝的異常,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加減 肝區不舒或隱隱作痛者,加香附、郁金各12克;肝區痛甚,痛處不移者,加延胡索15克,三七6克;納差便溏者,生首烏改制首烏,再加白術、山藥各15克;乏力自汗者,加黃芪15克,五味子10克。
臨床運用 脂肪肝是一種因脂質代謝紊亂而引起的病變,大致屬于中醫“脅痛”、“肝癖”“積聚”等范圍。臨床常見肝郁濕熱、痰濁蘊肝、肝郁脾虛、肝腎陰虛等證型。本方系針對脂肪肝痰濁蘊肝的主要病機所設計的通治方,據長期臨床觀察,在辨證的基礎上,以本方為主,適當加減,連續服用1~3月,對于不同證型的輕、中度脂肪肝,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轉及治療作用。對一些長期服用湯劑不便的患者,可用本方加工制成濃縮丸或大蜜丸使用,亦有較好的療效。在使用本方的同時,若能注意飲食調節,適當增加運動,及時控制體重,保持精神舒暢,則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此外,本方對部分高血脂癥患者,特別是甘油三酯或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者,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