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轉移的外科診治指南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03 05:00
閱讀:567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DOC】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轉移的外科診治指南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jameswang 資源分類:醫學 - 口腔科 資源屬性:文檔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17M 關注入數
【DOC】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轉移的外科診治指南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jameswang 資源分類:
醫學 -
口腔科 資源屬性:
文檔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小:0.17M
關注入數:848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下載人數:4人
上傳日期:2011-11-24 09:51:17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轉移的外科診治指南
頸淋巴結分區?????? 頭頸部淋巴組織豐富,淋巴結組群較多,當前國際學術交流多采用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的頸部淋巴結分區法,建議國內亦采用這一分區。為便于掌握, 現將國內以前一直沿用傳統的頸部淋巴結分組法與其對應關系說明如下(圖1)。
Ⅰ區(Level Ⅰ):包括頦下三角及下頜下三角的淋巴結群,又分為A(頦下)和B(下頜下)2 個亞區。?????? Ⅱ區(Level Ⅱ):前界為莖突舌骨肌,后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上1 / 3,上界顱底,下界平舌骨下緣。主要包括頸深淋巴結群上組, 以在該區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經為界, 分為前下的A 亞區和后上的B亞區。?????? Ⅲ區(Level Ⅲ):前界為胸骨舌骨肌外緣,后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中1 / 3, 下界為肩胛舌骨肌與頸內靜脈交叉平面(環狀軟骨下緣水平),上接Ⅱ區,下接Ⅳ區。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頸深淋巴結群中組。?????? Ⅳ區(Level Ⅳ):為Ⅲ區向下的延續,下界為鎖骨上緣,后界胸鎖乳突肌后緣下1 / 3 段。主要包括頸深淋巴結群下組。?????? Ⅴ區(Level Ⅴ):即頸后三角區及鎖骨上區。前界鄰接Ⅱ、Ⅲ、Ⅳ區后界,后界為斜方肌前緣。以環狀軟骨下緣平面(即Ⅲ、Ⅳ區分界)分為上方的A 亞區(頸后三角區)和下方的B 亞區(鎖骨上區)。包括頸深淋巴結副神經鏈(脊副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群(頸橫淋巴結)。?????? Ⅵ區(Level Ⅵ):帶狀肌覆蓋區域,上界為舌骨下緣,下界為胸骨上緣,兩側頸總動脈為其邊界,包括頸前深、淺淋巴結群。?????? Ⅶ區(Level Ⅶ):為胸骨上緣至主動脈弓上緣的上縱隔區。?????? 除上述淋巴結分區外, 與腫瘤轉移有密切關系的頭頸部淋巴結還有枕淋巴結、耳后淋巴結、耳前淋巴結、腮腺淋巴結、面淋巴結、面深淋巴結、舌淋巴結、咽后淋巴結合頸外側淺淋巴結等。2 頸淋巴結轉移的診斷2.1 頸淋巴結轉移的檢查2.1.1 臨床檢查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查體,并結合病史。由于檢查者臨床經驗的差異和頸深淋巴結群相對深在的位置, 使得該方法在頸部cN0 的判斷上誤差較大, 準確性及精確性都較差。一般而言,參照原發灶部位的區域淋巴結引流特點,結合臨床觸診,淋巴結直徑大于1.5cm、質地偏硬、固定或與周圍組織黏連者視為陽性,尤其對于呈持續長大、經抗感染治療體積無明顯縮小者,更應視作淋巴結轉移。2.1.2 影像學檢查目前CT、MRI、B 超、PET、SPECT 等影像學診斷技術的發展,為臨床頸部淋巴結的檢查提供了相對客觀的方法。CT 和MRI 對高位或深在部位的淋巴結、手術后瘢痕或放療后纖維化導致的觸診困難的淋巴結以及對側小的轉移淋巴結的檢查有較重要的意義。?????? 頸部轉移淋巴結的影像學診斷指征包括大小、邊界、密度、內部結構、形態、數目及有無包膜外侵犯。CT 增強掃描為常用而有效的檢查方法,可輔以超聲成像和MRI。2.1.2.1 CT 增強掃描的診斷標準?????? (1)大小:對頸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標準尚有一定爭議, 目前比較公認的標準是: 對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