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動脈導管對早產兒的肺保護作用
2018-12-03 07:00
閱讀:3609
來源:愛愛醫
作者:何運元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后,大約15小時即發生功能性關閉,80%在生后3個月解剖性關閉。
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后,大約15小時即發生功能性關閉,80%在生后3個月解剖性關閉。早產兒發育差,動脈導管未閉發病率高,如果長期未閉合,通過未閉動脈導管的左向右分流的血液連續不斷流動,使肺循環及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可引起心功能異常,心衰等,長期肺淤血,循環差,肺小動脈痙攣,形成動力性肺動脈高壓,繼之管壁增厚硬化導致梗阻性肺動脈高壓,嚴重影響呼吸功能,血流/呼吸比例失調,加重原有的肺部疾病,比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
臨床早產兒常見**S,呼吸進行性加重,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循環欠佳,再次基礎上促進動脈導管閉合,可明顯降低死亡率,改善愈合,對肺功能恢復也有很大幫助,一般處理為:1.保證氧飽和穩定,2.合理限制液體攝入,3.糾正新生兒嚴重貧血,維持血紅蛋白比容>35%,4.機械通氣時候,維持合理的PEEP,減少左向右分流,5、出現嚴重水腫、水鈉潴留時,合理利用利尿劑,比如速尿或者脫水劑:甘露醇等。
關閉動脈導管藥物方便1.常用的是布洛芬,第一天10mg/kg,24小時候給予第二次5mg/kg,48小時候給予第三次5mg/kg,促進動脈導管閉合,2.吲哚美辛常用劑量0.2mg/kg,間隔12-24小時,連用三劑,3.目前也有應用對乙酰胺基酚促進動脈導管閉合,但是療效及安全性尚需進一步證實。
反復發生或者持續性的動脈導管未閉,特別是伴有明顯的左向右分流,低出生體重特別是超低出生體重兒對呼吸支持很依賴或者肺部疾病惡化,存在藥物禁忌等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關閉動脈導管,動脈導管結扎術可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以避免轉往手術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緊急狀態。手術合并癥并不多見,可有導管撕裂、膈神經麻痹、乳糜胸、誤扎左肺動脈和降主動脈,對出生體重≤1000g的早產兒,在出生當天進行預防性的動脈導管結扎,經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可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近年來經皮穿刺經導管動脈導管堵塞術充滿滌綸纖維的不銹鋼彈簧圈因其潛在的易控制、易于取回重新放置的優點而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