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簡介
患者,31歲,孕2產0,因“停經36+4周,手指及腳心癢2天,胎心異常30min”于2011年7月8日16時入院。核對孕周無誤,孕期平順、定期產檢,2日前開始出現手指及腳心癢,外院查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明顯增高,轉本院診治,門診聽胎心101次/分。既往體健,人工流產1次。入院查體:T36.5℃,P80次/min,R18次/min,BP120/70mmHg。皮膚鞏膜黃染,無肝臟、蜘蛛痣。頸軟,心肺聽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水腫。產科檢查:宮高37cm,腹圍104cm,無宮縮,胎先露頭,浮,胎心74次/min。外院生化檢查:ALT151U/L,AST172U/L,TBIL189.4μmol/L,DBIL151.2μmol/L。入院診斷:胎兒窘迫;第1胎,孕2產0,妊娠36+4周,頭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考慮胎兒窘迫,完善各項檢查同時,急診行局麻+全麻下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見羊水呈棕褐色、粘稠糞染,量約400ml,助娩一男活嬰,Apgar評分:1min3分,5min7分,體重3200g,術中出血約300ml。術前化驗肝腎功ALT157U/L,AST195U/L,GLU3.39mmol/L,BUN6.72mmol/L,尿酸533μmol/L,Scr243μmol/L;凝血四項PT27.6s,APTT60.4s,FIB0.66g/L;病毒性肝炎抗原抗體檢測HBsAb(+),余均陰性,提示肝腎功能異常、低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礙,支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診斷,術后當日出現發熱(38.3℃)、少尿、陰道出血量多,術后24h內估計出血總量約1000ml,給予抗感染、利尿、輸新鮮血漿及冷沉淀等治療,動態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各項指標,術后第1日白細胞進行性增高(自14.97×109/L增至34.95×109/L),血紅蛋白自145g/L降至88g/L,肝腎功提示轉氨酶及膽紅素進一步升高,術后第2日黃疸明顯加重,腹脹明顯,出現大量腹水,肝腎功提示酶膽分離,病情危重,請大連市中心醫院ICU會診,轉ICU治療,給予保肝、退黃、抗感染、輸血及血漿、腹腔置管引流等治療,患者于2011年8月1日痊愈出院。出院診斷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剖宮產術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不全、DIC、腹腔內出血。
病例討論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種發生于妊娠晚期或產后早期的嚴重并發癥,平均妊娠周數為35~36周,多見于初產婦、男胎及多胎妊娠。目前認為AFLP的發病機制與線粒體脂肪酸β-氧化過程中的酶缺陷有關。AFLP早期診斷困難,該患者病史短,發現肝功異常半天,胎心異常30min,急診入院,入院前兩天出現手指及腳心癢,故入院時擬診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因胎兒窘迫,在完善相關化驗同時,急診行剖宮產術,新生兒得以及時搶救。一項前瞻性研究提出AFLP的診斷標準:(1)嘔吐;(2)腹痛;(3)多尿或煩渴;(4)腦病;(5)膽紅素升高(>14μmol/L);(6)低血糖(<4mmol/L);(7)高尿酸血癥(>340μmol/L);(8)白細胞增多(>11×109/L);(9)超聲下可見腹水或“亮肝”;(10)轉氨酶升高(ALT、AST>42U/L);(11)血氨升高(>47μmol/L);(12)腎損害(血肌酐>150μmol/L);(13)凝血異常(凝血酶原時間>14s或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時間>34s);(14)肝活檢提示微囊泡脂肪變。在無其他疾病可以解釋的情況下,符合上述6項或6項以上指標即可確診。該患者化驗提示肝腎功能異常、低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礙,確診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雖明確診斷滯后,但剖宮產終止妊娠及時。患者出現產后出血,給予輸新鮮血漿及冷沉淀,改善其凝血功能,產后出血得以有效控制。術后肝腎功能損害加劇,出現酶膽分離、急性腎功能不全,考慮病情危重,及時轉送綜合醫院,患者得以成功救治。因此,一旦確診或高度懷疑AFLP應盡快終止妊娠,而防止產后出血及多臟器功能損害是搶救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