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擺花圈、拉橫幅,有些患者家屬圍堵醫院、打醫生、**……這些醫患矛盾處理成為社會的一個難題。如何***?渭南市臨渭區在全省第一個成立了***的第三方醫患**調處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免費受理和咨詢、調處,臨渭區實現了醫患**“零**”。
患者:調處中心調解醫患**比較放心
近日,臨渭區向陽街辦38歲的高女士來到渭南市臨渭區醫患**調處中心,反應她長達10個月的鬧心事。
調解員高鵬飛接過材料發現,2013年6月份,高女士花了9000多元在一家醫院做了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術后一個月,高女士在4家醫院復查均發現肌瘤依然還在。為了**,高女士找了這家醫院10個月也沒有解決。高鵬飛對高女士反應的問題登記造冊,并通知涉事醫院按期來說明情況。
高鵬飛工作的醫患**調處中心,是2013年4月11日成立的,是一個***的第三方調解機構,設接訪、調處、警務、綜合、理賠、專家咨詢和巡回法庭等“6室1庭”。成立時,中心聘請3名政法系統的老干部擔任專職調解員,受理醫患**,其他人員根據需要由成員單位臨時派遣。
據悉,渭南市區內有34個醫療機構,45個社區衛生中心、服務站,以及19家民營醫院和120家個體診所,轄區內醫患**呈上升趨勢。
高女士在訴說自己10個月**無果的艱辛后告訴記者,她之所以選擇醫患**調處中心反應問題,就是覺得調處中心處理醫患**比較放心,擔心到醫院的主管上級反應,處理可能不公正,還得做醫療事故鑒定,時間太長,結果也未必滿意。
醫院:調處中心搭起醫患雙方溝通橋梁
臨渭區成立的醫患**調處中心堅持***、公正、服務的原則,免費受理、咨詢、調處醫患**。
市民王先生常年在外跑車,妻子在一家門診部看病時的婦科化驗結果引起夫妻猜疑,王先生請假回來到其他醫院檢查發現自己和妻子都沒問題,這才打消了妻子的懷疑。氣憤的王先生到調處中心反映情況。經過調處中心調解員的2次調查調解,解決了此事。
日前,得到滿意調處結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調處中心的調處既不偏向門診部,也給自己講清了道理和原委,他很信服。
渭南市一家專科醫院的醫政科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曾涉及的一個醫患**,患者家屬纏了3個月,醫院和患者情緒完全對立,后經調處中心調處,終于化解了矛盾,醫院正常的診療秩序得到恢復,調處中心搭起了醫患**溝通的橋梁。
調處中心:6成醫患**因缺乏信任所致
醫患**調處中心運行一年多來,渭南市區內凡有醫患**,不論是涉事醫院還是患者,幾乎都到調處中心來進行調處。
近日,醫患**調處中心主任郝潤英告訴記者,在沒有成立這個調處中心之前,市區經常出現患者家屬封堵醫院大門,擺花圈、拉橫幅、打醫生等現象,有些還沖擊**機關,抬棺**等,一些鬧了一年多的醫患**都沒有解決。“過去出現醫患**,衛生局處理時需要先做醫療事故鑒定,這個鑒定、處理過程耗時幾乎都在半年以上,有些最后得到的賠償還不夠做鑒定的。另外患者覺得衛生局是醫院的主管單位,在處理**時可能會偏向醫院,這就容易導致鬧事**的發生。”
郝潤英說,從調處中心成立至今,渭南市區范圍內未發生一起因醫患**引起的**和圍堵**機關事件,調處中心這一醫患溝通對話平臺的建立,也杜絕了醫鬧行為和現象存在的空間。
據了解,調處中心成立至今,先后調解了76起醫患**,沒有一起反復。這76起醫患**中有26起(占34%),患者方在調處中心的努力下,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經濟賠償;47起調處(占62%),醫患雙方并沒有進行經濟賠償,主要是醫患之間缺乏相互信任,一些懷疑和處理態度的問題使矛盾升級,經過耐心做工作,患者方打消了疑慮,雙方握手言和。“只有3起調處,患者方未同意調處結果,選擇司法途徑解決。”調處中心工作人員楊春苗說,“中心及時為患者方聯系律師,做好訴訟準備,目前1起已經裁定,另2起正在訴訟中。”
臨渭區宣傳部副部長李永斌認為,醫患**調處中心實際上是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第三方社會中介組織,**干不好也干不了的事向社會中介組織轉移,不失為一種處理醫患矛盾的嘗試,實踐證明效果很不錯。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