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14日,2014年國際卒中大會(ISC)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圣迭戈舉辦。卒中的防止策略是本次大會亮點之一。近年他汀在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受到熱議和關注,在本次大會上也公布了多項在卒中患者中應用他汀治療的研究結果。
卒中前應用他汀可減輕卒中嚴重度并改善早期功能轉歸
一項在83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評估卒中前他汀治療對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影響的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卒中前應用他汀與發病時卒中嚴重度較輕和早期功能轉歸較高***相關,提示他汀具有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雙重作用。卒中前應用他汀患者的初始美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顯著低于未應用者(P<0.0001)。校正協變量和傾向評分配對隊列后,上述差異仍然顯著。校正包括初始NIHSS評分在內的協變量后,與未應用者相比,應用他汀者改良蘭金(mRS)評分0——2的幾率更高,并且出院時mRS評分的有利變化幅度更大。在傾向評分配隊列中可觀察到類似的轉歸相關性。
他汀早期干預可改善急性卒中患者顱內動脈硬化
研究表明,在伴有顱內動脈粥樣硬化(ICAS)的急性卒中患者中,瑞舒伐他汀20mg/d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癥狀性顱內粥樣硬化斑塊。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瑞舒伐他汀20mg/d治療使顱內粥樣硬化斑塊負擔和活化均減退。與治療前相比,作為斑塊負擔標志的管壁面積在治療后顯著減小(P=0.027);作為斑塊活化標志物的管壁內面積增強亦在治療后顯著減少(P=0.013)。隨訪期間無患者終止他汀治療。
院內應用他汀與顱內出血后生存率改善相關
在3481例以顱內出血為第一出院診斷的患者中研究表明,院內應用他汀與顱內出血后生存率改善相關,并且上述相關性在顱內出血時已接受他汀治療的患者中更為顯著。對包括初始嚴重度在內的患者特征進行校正后,院內應用他汀與患者顱內出血后死亡率較低相關[比值比(OR)0.40;P<0.001],中斷他汀治療則與死亡率較高相關(OR 2.30;P=0.002)。末次治療前分析(LPTA)模型再次證實,院內應用他汀與死亡率較低相關(OR 0.28;P=0.01)。
瑞舒伐他汀治療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脂代謝
一項前瞻性、隨機、開放標簽研究顯示,在合并高膽固醇血癥及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AP)厚度≥4 mm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瑞舒伐他汀5mg/d治療可較安慰劑顯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脂代謝,并使AAP從富含脂質斑塊向含纖維轉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比例自基線至終點的降幅分別為-42.7%、-38.5%、-41.9%,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終點時兩組患者的斑塊體積無顯著差異,瑞舒伐他汀組患者高回聲斑塊面積增加,對照組則降低[(58.2±63.7)對(–14.3±31.5),P<0.001)].
相關閱讀:盤點:2014年國際卒中大會熱點聚焦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