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小涵診斷為手足口病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住院期間,其家長錄音、錄像,全程記錄診療過程,還找院外醫生求證診療方案,醫生則步步要求家長簽字,醫患雙方各有說法,引起社會關注。近日小涵病情惡化,治療效果不佳,再次受到關注。
醫患上演仿若敵我較量的“暗戰”,這本是誰也不愿看到的“戲”。患兒父親坦言“也覺得很悲哀”,醫生慨嘆“為你服務你卻提防”,彼此之間是否發生過瓜葛,是否有諸多的無奈,雙方立場的孰是孰非,其實已不十分重要。即便雙方各執一詞始終難辨真偽,都不能不問:為什么患者一開始就想到醫生不負責任或者要斂財,醫生一開始為什么就想到患者要鬧事?醫患間本應是相互信任的“朋友”,演變成處處設防的“敵人”,情何以堪?
深圳“八毛門”剛剛閉上,“錄音門”就接踵而至,這只是橫亙于醫患間厚重的“隔膜”帶來的其中兩扇“門”。從醫護態度差、看病“走后門”、開大處方“吃回扣”、亂檢查,到醫護失職致產婦胎死腹中,醫院將欠醫藥費的嬰兒藏起來逼債,乃至患者家屬打護士殺醫生事件的頻發,醫患關系緊張幾乎到了“慘不忍睹”的程度,豈止是淺層的“不信任”所致?站在醫學的角度,任何病都可能存在復雜內因,不排除患者或家屬缺乏醫學知識而誤解醫生誠意、醫療程序及手術用藥,但是,如果沒有諸多耳聞目睹的事例佐證,患者或家屬又何來一開始就起提防之心?
誠然,不能因醫患糾紛事件頻發而給所有的醫院、醫德、醫風一概抹黑色,也相信幾乎沒有一個醫護人員會存心害患者。“八毛門”最終以真相大白、患兒父親道歉而關上就是一個例證。而且,必須承認的是,接著發生的這場極為罕見的醫患“暗戰”不僅是醫患關系緊張的“標本”,也是社會互信缺失的“標本”。在社會誠信體系崩潰的語境之下,“八毛門”、“錄音門”的發生有一定的必然性。這不僅是醫患關系的悲哀,也是社會誠信慘遭蹂躪的悲哀。事實上,某些“醫鬧”事件、某些地方誕生的“醫鬧專業戶”,加重了醫患關系緊張的負面效應,應該說醫護人員也是“受害者”。
無疑,醫院并非藏于“真空”,醫風醫德的改善有賴于良好社會風氣的沐浴。但是,醫療衛生主管部門與醫院不可據此用“難以獨善其身”來自我寬解。醫患關系帶有人命關天的特殊性,社會敏感度極高,一舉一動都足以掀起軒然大波,不容等閑視之。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整頓醫風醫德呼聲日急,早已迫不及待,各級醫療衛生主管部門與醫療單位當拿起真刀真槍,捍衛“白衣天使”的本色,以期拆除醫患間不信任的堅固“圍墻”。如果醫風醫德不正成“風”,公眾憑什么重拾信任?
因為醫患關系緊張度遲遲無法降溫,乃至發生這“門”那“門”的“怪事”,更證明加快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步伐、務求實效的緊迫性。如果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病”得不到根本改變,“以藥養醫”的體制沒有實質性革新,醫生“吃回扣”、“拿紅包”的問題無法根除,醫療事故鑒定的權威性一再經不起考驗,就無法拔掉過度醫療、藐視生命等引發醫患關系緊張的“根”。醫風醫德需要制度的救濟,這應該是“錄音門”提出的一個警示。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