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具有很好的退熱作用,可使發熱患者體溫迅速下降,使中毒癥狀改善。因此,不少基層醫生把激素當成常規退熱藥,一遇到發熱病人就大劑量使用。其實這種做法是極不妥當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輕者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斷;重者會使加重病情,危機生命。
激素可降低人體對感染、中毒或某些變應原的敏感性,使有炎癥的局部血管收縮,滲出減少,可減輕嚴重感染的中毒癥狀,包括降溫退熱,這是激素治療積極的一面。
但激素也降低了人體防御功能之一的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不利于抗體的形成,也不能抑制細菌生長。濫用激素退熱會促使感染擴散,造成病情好轉的假象,使感染隱匿發展,最終導致病情加重……
例一 患兒,男,8歲,因“發熱”被當地衛生所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并給予抗病毒加用**治療。用藥兩天內患兒退熱,頭重減輕。然而在第四天,患兒突然出現高熱、嗜睡、兩側扁桃體腫大,且表面有大量膿液,被確診為扁桃體炎,此時已致敗血癥。后經住院使用大劑量抗生素及中藥治療月余,患兒才痊愈出院。
例二 患者,男,23歲,因“胸悶、咳嗽、發熱”就診于當地衛生院,被懷疑為“上呼吸道感染”給予抗生素加**等對癥治療,當天患者退熱,癥狀也有緩解。此后患者病情反復不斷,約半月后住院檢查確診為“縱隔淋巴結結核”,經活檢和病理學檢查證實為“結核性淋巴結炎、淋巴結內呈干酪樣壞死”。
例三 患者,女,30歲,因“高熱,精神差”就診,當地衛生院給予青霉素和大劑量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后患者體溫歲降至正常,但仍嗜睡、甚至淡漠,并有惡心、嘔吐。治療10余日后,患者突感右下腹痛,伴肌緊張和反跳痛,經手術確診為“腸傷寒并發腸穿孔”……臨床應用激素應慎重。濫用激素,在疾病未明確診斷之前退熱,易診誤治,甚至導致嚴重后果。對于疾病引起的高熱,降低體溫的措施有很多,像物理方法降溫,適量的解熱藥劑或采取辨證論治方法應用中藥等都能起到一定效果,并不見得一定要用糖皮質激素。關鍵的問題是應明確其發熱的原因再加以解決。一般情況,激素不宜用于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而對于中毒癥狀較重的感染患者,必須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礎上短程使用激素,而決不能將其做為退熱藥來常規使用。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