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為X性聯隱性遺傳.臨床上分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癥)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癥)兩型.臨床特征為關節、肌肉、內臟和深部組織自發性或輕微外傷后出血難止,常在兒童期起病.兒科對血友病的識別、診斷,積極、合理治療十分重要。
《2011中國兒童血友病診療建議》內容預覽
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為X性聯隱性遺傳。臨床上分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癥)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癥)兩型。I|缶床特征為關節、肌肉、內臟和深部組織自發性或輕微外傷后出血難止,常在兒童期起病。兒科對血友病的識別、診斷,積極、合理治療十分重要。
一、臨床表現
血友病患兒絕大多數為男性,女性患者罕見。血友病A和B的臨床表現相似,很難依靠臨床癥狀鑒別。
1.I臨床特點:延遲、持續而緩慢的滲血。血友病的出血在各個部位都可能發生,以關節最為常見,肌肉出血次之;內臟出血少見,但病情常較重。出血發作是歇性的,數周、數月 甚至多年未發生嚴重出血并不少見。除顱內出血外,出血引起的突然死亡并不多見,但年幼兒可因失血性休克致死。
2.出血程度:取決于患兒體內的凝血因子水平。血友病根據其體內凝血因子水平分為輕、中、重3種類型(表1)。
①重型患兒常在無明顯創傷時自發出血;
②中型患兒出血常有某些誘因;
③輕犁極少出血,常由明顯外傷引起,患兒常在外科手術前常規檢查或創傷后非正常出血時被發現。
部分女性攜帶者由于其因子水平處于輕度血友病的水平,也表現為與輕度男性血友病患兒相同的出血表現。
3.出血時間順序:首次出血常為嬰幼兒學步前皮膚、軟組織青斑、皮下血腫;走路后關節、肌肉出血開始發生,若此時無合適治療,關節出血常反復發生并在學齡期后逐步形成血友病性關節病,不僅致殘而且影響患兒就學、參與活動、心理發育。
二、實驗室檢查
由于血友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尤為重要。
1.篩選試驗:內源途徑凝血試驗(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r)、外源途徑凝血試驗(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或凝血酶時間(11')、出血時間、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試驗等。以上試驗除Am外,其他均正常。
《2011中國兒童血友病診療建議》完整版下載地址:
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1508707.html
男女之比約2“1.無確鑿證據顯示,接觸化學物質和射線、飲食、吸煙、病感染和...[詳細]
血友病是一種X染色體連鎖的隱性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可分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