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文獻“婦科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
2018-11-02 16:00
閱讀:4315
來源:愛愛醫
作者:房勇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婦科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一文,詳細闡述了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基本狀況、基本預防措施及在臨床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婦科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1],文中詳細闡述了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基本狀況、基本預防措施及在臨床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很有使用價值,在此解讀一下:
一、基本情況:
1、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兩種情況,是屬于同一種疾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的兩種表現形式。
2、DVT多數發生于下肢,亦可見于上肢、腸系膜靜脈或腦靜脈,90%的PE繼發于DVT。
3、婦科手術后容易并發VTE,這一點在臨床上已經是被廣泛認可。在我國,對于婦科手術如何預防VCE也以及***了專家共識。
二、預防VTE的臨床意義:
1、婦科手術DVT的發生率為9.6%~15.6%,其中DVT患者中PE占46%。這充分說明婦科手術VTE的發生率遠高于其它的外科手術,也明顯高于我們的預期,且一旦是出現PE,患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
2、有效地預防VTE,采取措施降低其危害,確保手術安全,就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三、VTE的預防措施:主要是分基本預防措施、物理預防措施級藥物預防:
1、基本預防措施,主要是包括:
(1)術前及術后保證充足的有效循環血量,避免血液濃縮;
(2)快速有效的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
(3)術后盡可能避免使用止血藥物;
(4)術后鼓勵患者積極早期床上活動,盡早下地活動;
(5)向患者宣教VTE的科普知識,使患者也認識到VTE預防的重要性。這一點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根據臨床經驗來看,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患者一方。
2、物理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1)使用分級加壓彈力襪(GCS):主要是用于預防下肢遠端及無癥狀DVT,可以降低65%的發生率。應用GCS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型號,腳踝水平壓力需要達到18~23mmHg,才有效果。目前這種辦法在臨床上并沒有常規普及,但作為預防VTE的重要措施,應該說效果是比較好的。
(2)間歇性氣囊加壓(IPC):對于下肢近端和遠端DVT均有預防效果,但單獨應用不能降低PE發生率,與藥物聯合應用時可減少57%的PE,其IPC的優點在于沒有出血的風險。這個辦法目前已經是被廣泛應用,具有操作簡單、患者易于接受,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
(3)使用足底靜脈泵(VFP):VFP能夠促進靜脈回流,減少65%DVT的發生,無并發癥,與藥物預防聯用時,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的物理預防并不能完全替代藥物預防。機械預防措施應于術前開始使用,直至患者術后能夠自由活動后結束。
3、藥物預防措施:
(1)普通肝素:應用方法為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在應用過程中需監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但需要注意也有出血的風險,在臨床上需要慎用。
(2)低分子肝素: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給藥,每日1次,應用時無需常規監測凝血,較少引起嚴重出血。目前在臨床上比較常用。
(3)維生素K拮抗劑:主要是華法林,推薦在應用胃腸外抗凝藥物的24h內重疊應用華法林,起始劑量2~3mg,應用過程中監測凝血。
(4)磺達肝癸鈉:是屬于Xa因子抑制劑,用法為2.5mg皮下注射,每日1次。在臨床上比較少用。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1、需重視圍手術期VTE篩查。對具有高危因素,應在術前排除DVT后實施手術,術后2~7d進行篩查。
2、DVT篩查首選無創的下肢加壓超聲,確診DVT者應除外PE,首選CT肺血管造影(CTPA)。
3、術后出現可疑PE癥狀者亦應行相關檢查排除PE,并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措施。
4、惡性腫瘤術后推薦藥物預防持續4周。
5、不推薦將下腔靜脈濾器作為圍手術期VTE常規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婦科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作者:瞿紅,張震宇,作者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