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學進展 > 精神分裂癥有了分子診斷法

精神分裂癥有了分子診斷法

2011-11-02 08:57 閱讀:1424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萬春玲課題組與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賈偉課題組的科研人員合作,新近建立了精神分裂癥的分子診斷方法,其研究論文10月25日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在世界

    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萬春玲課題組與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賈偉課題組的科研人員合作,新近建立了精神分裂癥的分子診斷方法,其研究論文10月25日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在世界不同文化、地理區域中為0.5%~1%。該疾病臨床癥狀復雜,目前均依據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Ⅳ(DSM-Ⅳ)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進行診斷。而診斷中,由于缺乏分子診斷標準,這成了該疾病臨床診斷及其治療評價的瓶頸。

    上海交通大學兩個課題組的科研人員采用氣相色譜-飛行質譜(GC-TOFMS)的分析方法,調查了112名精神分裂癥病人和11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和尿液的代謝物譜。為建立該疾病的代謝分子診斷方法,科研人員將受試人群被分成訓練集(62名病人和62名健康人)和驗證集2組(50名病人和48例健康人)。研究發現,血清中甘油、二十碳烯酸、β-羥基丁酸、丙酮酸和胱氨酸等代謝物在病人體內有明顯表達異常,用這些物質建立疾病診斷模型可以準確診斷精神分裂癥病人。當上述血清代謝標志物中加入另一物質——尿液β-羥基丁酸時,顯示出對精神分裂癥有很好的預測分類效果。

    專家分析認為,該研究發現的多種脂肪酸和酮體在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血清和尿液中均顯著高于健康人,這一代謝異常可能源于病人腦內葡萄糖供能不足,而病人通過脂肪酸分解代謝機制,生產出更多的酮體供線粒體所用,用以維持糖代謝的平衡。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平武县| 那曲县| 应用必备| 普兰店市| 景宁| 张家港市| 阿克苏市| 西充县| 文登市| 淮安市| 山阴县| 建水县| 华坪县| 鹤峰县| 磴口县| 越西县| 长宁区| 深圳市| 万全县| 海南省| 额尔古纳市| 蓬安县| 昌宁县| 玛曲县| 汝州市| 宜兰市| 瑞昌市| 石嘴山市| 德州市| 三穗县| 南华县| 宜川县| 通辽市| 博爱县| 修水县| 淮南市| 江北区| 高雄市| 调兵山市|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