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科學家們在今天出版的《自然》雜志中公布了全球首個利用溶瘤病毒(JX-594病毒)治療癌癥的臨床實驗結果,研究首次證明,采用靜脈注射方式注射進入人體的JX-594病毒能持續地在腫瘤內感染和擴散,但不會傷害正常的人體組織;科學家們也首次通過這個實驗證明,隨病毒進入人體的基因會對腫瘤進行有選擇地表達。
來自加拿大渥太華醫院研究所(OHRI)、渥太華大學、生物療法公司Jennerex等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23名(其中7人在渥太華醫院)晚期癌癥患者進行了實驗。這些病人的癌細胞已擴散到全身多個器官,標準療法也已對他們無效。
JX-594病毒是從一種牛痘病毒菌株中提取出來的,可天然靶向于基因缺陷引起的癌細胞。在實驗中,該研究團隊先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一種基因編入JX-594病毒中,再用靜脈注射法將不同劑量的病毒注射入病人體內。8到10天后,科學家們對病人進行了活組織檢查。結果發現,注射劑量最高的兩組中(每組8人),每組都有7名病人的腫瘤內出現了病毒復制的證據;所有病人都表現出了外來靶向基因會對腫瘤進行選擇性表達的跡象;另外,病人能耐受各種劑量的JX-594病毒,最常見的副作用不過是像罹患中度感冒一樣的癥狀,且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天。
盡管最新實驗主要目的是評估JX-594的安全性和遞送方法,但科學家們卻意外了解到其抗腫瘤活性:兩個注射劑量最高的組中,有6名病人出現了腫瘤縮小或趨于穩定的跡象,而低劑量組中的病人則沒有發現這種情況。
“在醫療史上,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證明,通過靜脈注射方法將病毒注入人體后,其能持續且有選擇性地在腫瘤內復制。”OHRI的資深科學家、渥太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約翰-貝爾表示,“最新研究也表明,該病毒療法可選擇性對腫瘤進行表達而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為全新的靶向癌癥療法打開了大門。”
10多年來,貝爾團隊致力于抗癌病毒(溶瘤病毒)的研究,并將JX-594痘類病毒株作為全球疫苗接種計劃的一部分。貝爾表示:“盡管目前我們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終有一天,病毒療法和其他生物療法能真正攻克人類癌癥大敵。”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