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療政策方面最令我激動的消息,莫過于深圳市衛計委將推出《深圳市醫師多點自由執業實施細則》;更令人高興的是,衛計委李斌主任的表態--她在7月22日深圳召開的廣東省衛生計生工作座談會上,對深圳的做法表示肯定并指示"盡快就醫生多點自由執業進行研究并出臺全國性的辦法".
在奇銳看來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看意義深遠:
第一:深圳衛計委首次提到了把醫生"自由執業"提到官方文件
長期以來,醫生自由執業在中國雖然被知識界、新聞界、社會各界所呼吁和期盼,但進程一直非常坎坷。此前衛計委公布的文件將不提"自由執業",而命名為"多點執業",可見主管部門的謹慎。
2009年衛計委發出《衛計委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因為態度謹慎、力度很小,執行下來效果很不理想。2010年初,深圳開始試點,當年只有1人申請獲批多點執業。3年試點期內,從市衛人委申請獲批多點執業的醫師只有36人,其中第一執業地點在公立醫院的只有14人,民營醫療機構醫生申請多點執業的占了總人數的六成。可見該"多點執業辦法"在實際執行中,基本沒可操作性,對于醫療改革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深圳此次修改"多點執業"為"多點自由執業",首次加入并明確了"自由"兩字,具有標志性意義,意味著長期以來,不愿提及的醫生"自由執業權",有望得到承認。其中明確規定,中級職稱以上醫生,在深圳市內多點執業,無需醫院和衛生局批準,雖然留了網絡備案的尾巴,但比起之前,需要醫院和衛生局雙重批準,已經是簡政放權的重大突破了。
考慮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我們既要為深圳市衛計委的改革精神喝彩,同時也會想到,深圳衛計委是否得到了有關主管部門的激勵和啟發?
第二:可能說明李斌主任具有較強的改革意識
李斌主任自今年3月中旬接任衛計委主任以來,她此前關注的焦點主要在衛計委和計生委的機構整合方面,對于醫療體制改革無暇過多顧及。也因此,對她多有期許的各界人士,這段時間還無法通過她的工作、講話,了解到她的工作思路、執政風格。而這次李斌主任的講話,至少表明,她對于這類敏感的話題,敢于觸碰,敢于表態。這對于當前因為人事換屆而停滯、因為利益格局糾纏而陷入迷魂陣的醫改來說,無疑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
衛計委7月29日在深圳專門召開了"醫生自由執業研討會",說明一方面衛計委在響應社會各界的呼吁,另一方面也說明衛計委系統、公立醫院系統等對醫生"自由執業"仍有不同看法,未來即使執行,可能也會面臨比較大的阻力。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醫改,誰來做都做不好、誰做都要挨罵!但奇銳并不那么悲觀,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醫改也許確實不好搞,因為利益格局比較復雜,但中國 的醫改仍然有極大的輾轉騰挪的空間;對于有改革精神、擔當意識的官員來說,現在搞醫改,只要做到"實事求是"、破除部門本位主義的小算盤,恐怕好做得很。 難,主要難在放不下部門本位的利益;易,主要易在,能做、可做、不難做的改革,空間大、機會多。
在奇銳看來合理的醫療市場結構的形成,必然有四個先決條件:"醫生自由執業"、"市場準入開放"、"公私醫院平等待遇"、"醫療市場規范監管".看目前李斌主任的態度,如果不出意外,"醫生多點自由執業",是很有可能出臺并全國推廣的。
醫生"自由執業權"是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現實,醫生是否有必要、能不能自由執業其實不是個問題,反倒我國采取的"體制人",非常不和常規。
但如果改革只是單方面推進--只是給醫生自由,那么即使給予醫生們自由執業權,在公立醫院占9成以上份額,各級醫院層級分明、壁壘森嚴的市場格局下面,絕大多數醫生即使獲得了自由,又能夠到哪里去執業呢?
不過,好消息就是好消息!在中國當下的環境下,徹底的改革,都有無數個摸著石頭的小改良構成。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的進步,不能說小!只是,醫改仍然路漫漫。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