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會(CSCO)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舉辦的“腫瘤新進展治療論壇”,近日在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分子靶向藥物依賴進口的局面將得到改觀。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杈的一種名為“阿帕替尼”分子靶向藥物有望在年內批準上市。屆時,藥價同比將下跌1/3以上。
如今,靶向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手段。由于傳統的腫瘤藥物治療一般都是指化學治療,具有“不分敵我”、毒性較大的特點。“在過去5年—10年間,我們仔細發現腫瘤的生長信號,進而加強對于腫瘤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研發生產了多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李進教授介紹說:“借助于這些藥物,通過阻斷腫瘤的信號傳導,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藥物作用機制就像精確制導的導彈一樣,保護正常組織,顯著提高對腫瘤的殺傷率。”
據了解,目前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在腎癌、非小細胞肺癌、惡性黑色素瘤、間質瘤上已經顛覆了傳統的治療模式。以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過去傳統的化療有效率即有效地縮小病灶范圍的比例始終徘徊在20%—30%,生存率在9至10個月。現在,化療之前通過對患者基因的檢查,如發現有EFGR和ALK基因突變情況,便運用相關能夠抑制此類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其治療有效率將翻一番,超過50%—60%,生存率也可以延長至18個月。
李進強調說,腫瘤的個體化治療是未來腫瘤治療的關鍵。隨著研究進展,在未來的10至20年會有更多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問世,并有望成為大部分腫瘤治療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