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膚性病科,侵犯女陰部位的疾病很多,充分認識外陰部位的非性病性損害,對于正確診斷性傳播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女陰皮膚病除部分原發疾病外,可能是局部刺激的結果,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可能是炎癥改變,也可能有潛在的惡性病變,確診一個外陰病常需要細菌學、病理學或其他學科方面的配合。
一、女陰皮膚病引起診斷困難的原因
(1)女陰常見疾病可因松弛的外陰組織和外陰局部潮濕發生改變。因此,女陰部的炎癥性疾病大多常可伴隨嚴重的陰唇腫脹;潮濕則常導致疾病失去原有的特征。
(2)繼發性感染(細菌或真菌)常使臨床表現變得復雜。
(3)許多女陰皮膚病因劇癢、搔抓,產生單純性苔蘚樣增厚的皮革樣表現。
(4)適當或不適當的治療,醫師處方或自行用藥均能迅速改變原來的病征。
(5)許多常見皮膚病不累及陰部,但許多不常見的病卻常侵犯陰部。
二、有女陰癥狀的皮膚病
(1)侵犯女陰的常見皮膚病(不包括性傳播疾病、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外陰部腫瘤): 如濕疹、神經性皮炎、擦傷潰爛、脂溢性皮炎、銀屑病、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硬化萎縮性苔蘚等。
較少見的,如大汗腺癢疹、特應性皮炎、扁平苔蘚、白癜風、蕁麻疹、多形紅斑等。
(2)侵犯女陰的罕見皮膚病: 如黏膜類天皰瘡、增殖型天皰瘡、尋常型天皰瘡、線狀IgA大皰性皮病、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角層下膿皰性皮膚病、家族性良性天皰瘡、Darier病、腸病性肢端皮炎等。
(3)女陰白色病變是一組疾病的共同病變特征。常需借助于組織病理學檢查,這里僅就當前較為公認的觀點予以概述。
根據臨床女陰白色病變可分為三型
1)萎縮型:可有兩種形式。一是外陰普遍萎縮、變白,表現為雙側大陰唇、陰蒂變平,小陰唇部分或全部消失,陰道口狹小,后聯合和會陰凹陷或發緊,彈性下降,有時可累及肛門。有些患者可見外陰粘連、皸裂或糜爛。另一形式為外陰輕度萎縮、變白,表現為小陰唇變薄,皮紋變淺或消失。 此型常見于硬斑病、萎縮性扁平苔蘚、硬化萎縮性苔蘚、女陰干枯、女陰萎縮(老年性女陰萎縮、原發性女陰萎縮、硬化萎縮性苔蘚)據統計分析,在白色病變中,萎縮型病變以硬化性萎縮性苔蘚居多。
2)增厚型:表現為雙側陰唇溝、小陰唇、陰蒂等呈局灶性或彌漫性白色增厚的斑片。有時表現粉紅色,表皮粗糙、增厚、硬結,易并發皸裂、糜爛、潰瘍。此型常見于外陰黏膜白斑(黏膜白斑或白色角化病)、白色海綿痣、外陰瘙癢癥、念珠菌病、疥瘡、神經性皮炎、濕疹以及其他的慢性非特異性皮炎等。 據統計分析,在白色病變中,增厚型病變的絕大多數為慢性非特異性皮炎。
3)混合型:萎縮與增厚的病變同時存在。以硬化性萎縮性苔蘚與慢性非特異性皮炎常見。
三、女陰皮膚病鑒別診斷
(1)色素類:主要表現為斑片或條狀或斑點樣。如外陰部白癜風、老年外陰斑狀色素沉著、外陰炎白癜風樣改變及外陰部色痣等。
(2)皮炎類:念珠菌性外陰炎、外陰白喉、扁平苔蘚、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濕疹以及其他的慢性非特異性皮炎等。
(3)潰瘍類: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白塞氏病、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阿米巴性女陰炎、腔口皮膚結核、下疳樣膿皮病、梅毒、軟下疳、生殖器皰疹等。
(4)增生性或疣狀病變:如尖銳濕疣、瘢痕疙瘩、鮑溫樣丘疹病、乳房外濕疹樣癌、疣狀癌、女陰鱗狀細胞癌、陰部大汗腺癌、惡性黑素瘤等。
(5)腫脹類:外陰血管性水腫、外陰淋巴水腫、外陰血腫、癤腫、巴氏腺膿腫等。
(6)丘疹類:傳染性軟疣、陰部粟丘疹、汗管瘤、光澤苔蘚、皮脂腺異位癥、假性濕疣、血管瘤、乳頭狀汗腺瘤、單發性生殖器平滑肌瘤。
四、女陰皮膚病診斷原則
(1)耐心地詢問病史:包括既往史、治療史、用藥史。這些不僅有助于診斷,而且可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和疾病發生的社會因素,對下一步的防止也有意義。
(2)熟知正常外陰,細致地檢查病變:要求醫務人員在光線充分的條件下,認真細致地按解剖,順序進行觀察,不要放過任何可疑征象。
(3)綜合作出判斷:外陰皮膚病的診斷,除了依靠病史和對皮膚病損的觀察外,有時還需要運用細胞學、病理學、免疫學、遺傳學、其他生物化學檢查等,但也不要過于依賴以上檢查,要結合臨床表現綜合地作出診斷
(4)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也是必要的診斷手段。
(5)不主張用多種制劑作試驗性治療來協助診斷。
點擊查看原文:女陰皮膚病診療思路
了評估銀屑病關節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進行...[詳細]
皮膚癌患者體表的癌細胞正在如何變化?要是能直觀地看到這些“原生態”癌細胞就好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