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醫生“走穴”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如今,這些長期處于“走穴”狀態的醫生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別的醫院坐診了。今天起,浙江省衛生廳出臺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該《辦法》規定,符合條件的醫師可申請增加1~2個執業地點,并鼓勵醫師到基層、民營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該《辦法》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諸多困擾,民營醫療機構如饑似渴地等待“喂養”,大醫院不一定會打開“放入”的大門。
民營醫院>>>希望大醫院專家來坐診
江東一家民營醫療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醫師多點執業的實行,無論是民營醫院、基層醫院還是三級醫院,都擁有著同樣的機會。醫師多點執業能使醫療資源更合理、規范地自由流動,大醫院之間可以橫向交流資源,大小醫院間則實現縱向交流。
他說,各個三級醫院的側重點不同,不是每項都強。通過醫師多點執業,可以方便各醫院之間的交流,提升大家的技術水平,提高相關科室的水平。
海曙某民營醫院的院長說,一名優秀醫生的成長,**和社會都投入了很多資源培養,醫生不應該只是某家醫院的“獨家資產”,多點執業是醫療人才共享的一條途徑。
大醫院>>>不會讓醫生去多點執業
市第一醫院院長阮列敏表示,推行醫師多點執業是大方向,現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在實行,這也是讓醫生這個稀缺的優質資源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與社會各方共享,他們也會配合相關部門去認真做好這件事。
但阮院長也對此事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心。她說,現在各大醫院的專家也十分緊缺,在本職工作上都是超負荷運轉,如果再到其他醫院去坐診(手術),一來影響專家自身的健康,二來也影響坐診(手術)的質量;另外,各大醫院的專家福利待遇等都是醫院在支出,而他卻又能去別的醫院賺取額外收入,這對于其他職工也是不公平的。還有,如果專家在執業的途中發生一些意外,誰來負責呢……這些問題不解決,多點執業的工作推動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另外一家大醫院的院長更是非常直接地表示,現在他們一些大醫院都在與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等開展對口支援活動,讓一些專家在小醫院坐診,實現傳幫帶。可要是真的讓專家們選擇多點執業,他是不太贊成醫生們這樣做,若是有醫生要這樣做,他寧可放棄這位醫生讓他直接調離醫院。
這位院長認為,其中原因很簡單,專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這位專家今天在自家醫院里做了一個手術,第二天到別的醫院坐診,那么,該病人的愈后工作誰來接手?如果因此造成了對患者的傷害,又該如何處理?
還有一家大醫院的院長則認為,如果有專家選擇去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執業,說起來是優質資源共享,其實無非就是想多賺點錢,對于整個患者群體來說,并無太大幫助。“目前,醫生與醫院的關系是封閉式的,醫生的業務培養、職務晉升、工資獎金發放等都由醫院承擔,可他卻跑到別的醫院做‘貢獻’去了,這對我們醫院管理者來說,心理肯定不是滋味。”該院長說。
醫生>>> “很難”有更多精力在外執業
市第一醫院一名專家告訴記者,如果患者有需要的話,他很愿意利用業余時間多點行醫,但現在由于業務、學術、教學任務繁多,因此,就目前來看,他還無暇顧及多點執業這個問題。
該專家表示,醫生不同于別的職業,它需要對人的生命負責,如果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患者健康服務上,而僅僅是為了給更多的患者看病,或是從中賺取一些經濟上的利益,那么,這個醫生肯定是不稱職的,對患者更是一種傷害。
另據記者了解,我市目前有許多大醫院的專家都在偷偷“走穴”行醫,“走穴”的范圍不僅包括周邊地區,甚至在周末(節假日)飛往全國各地。對此,醫院的領導者也十分無奈,也只能是睜一眼閉一眼,只要他不影響到在醫院的本職工作就行。
對于推行多點執業,這些經常“走穴”的醫生卻也沒有表示出認同的態度。一名醫生向記者坦言,他平時去外地利用的都是業余時間,單位或許知道,可也沒人多說,而一旦真正公開化了,他覺得反而對自己不利,因此,他更愿意像原來一樣,在做好醫院本職工作的同時,有空閑的時候去別的醫院“走穴”,“處于‘半透明’狀態對自己是一種保護。”該醫生說。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除了一部分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多點執業的醫生外,許多醫生心理想去多點執業,但卻心存顧慮,邁不開步子——他們在觀望醫院會有什么政策,院長對此是什么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醫生對多點執業的看法。
**部門>>>寧波還在制訂相關細則
市衛生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既然全省都在實行這個管理辦法,寧波也會按照此《辦法》在我市推行醫師多點執業,只是該《辦法》在具體的可操作性上缺少一些更具體的措施和規范準則。因此,他們在龍年上班的第一天就在研究這個《辦法》,并盡快地根據該《辦法》制訂出適合寧波情況的相關措施和細則,能更好地方便醫院、醫生開展多點執業工作。
該負責人稱,醫師多點執業涉及到的現實問題還是十分突出的,不僅事關醫師所在的醫療機構,還有醫師準備去的醫療機構,以及醫師的處方權問題、工資分配問題、醫院的本職工作如何能得到有效保障等。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一個細致的規范,不僅對醫院,對醫師自身也沒有好處。當然,最后直接受到損害的還是患者的利益。衛生行政部門接下來還將召開各醫療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會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加扎實,從而確保各方利益都不會受到影響。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