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MS)是一種常見的高復發率、高致殘率的神經系統疾病。高達10%的MS患者首次發作是在兒童期。與成人期起病的MS患者相比,MS患兒轉化為繼發進展型以及發生永久殘疾的過程更加緩慢,所經時間更長。研究認為MS患兒腦灰質結構以及功能連接損害相對受限是MS患兒病程特殊的主要原因。大部分MS患兒均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累及記憶,注意力,執行以及語言等各方面功能。但與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因素尚不明確。
意大利的Massimo Filippi教授科研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以聯合結構性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的方法探索MS患兒認知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結果發現在MS患兒中,認知功能障礙與腦后部核心區域結構性以及功能性異常相關,包括楔前葉,后扣帶回和胼胝體。該研究發表于2014年4月的《神經病學》雜志中。
研究連續入組了35例MS患兒以及16例性別和年齡匹配的對照者,對他們進行腦部雙回波,彌散張量3D T1加權成像,以及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2項及以上神經心理學測試異常的患者被認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采用體素智能分析來評估白質(WM)以及灰質(GM)的區域分布,同時檢測缺省模式網絡(DMN)下靜息態功能連接(RS FC)。
研究顯示,16例(45%)患兒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與認知功能正常(CP)的患兒相比,認知功能障礙的MS患兒靠近中線頂葉后部,包括楔前葉,后扣帶回以及胼胝體等部位的T2病灶以及白質和灰質嚴重損傷的發生率均增加,這是通過MRI萎縮以及彌散異常來測量的。與其他研究組相比,這些患兒楔前葉靜息態功能連接(RS FC)值降低,而CP組患者出現前扣帶回RS FC值增高。通過多變量模型顯示將扣帶回和胼胝體彌散異常以及楔前葉 RS FC值作為協變量,它們與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更強。
研究者總結認為,在MS患兒中,認知功能障礙與DMN狀態下腦后部核心區域結構性及功能性異常相關,推測在這些結構中伴發的白質異常是RS FC值降低和認知功能障礙的基礎。該研究局限性在于橫斷面研究不能證實結構和功能異常與認知功能障礙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樣本量也較小,需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證實這一研究結果。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