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內容預覽:
產后出血發病率:12.8%
與出血量測量有關
占孕產婦死亡第一位原因
早期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后2h出血≥400ml
剖宮產術中出血≥500ml
胎兒娩出后24h出血≥500ml
晚期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24h后-產褥期(6W)
病因
宮縮乏力
胎盤因素
軟產道損傷
凝血功能障礙
最佳標準:判別失血量占總血容量的百分比
失血速度:也是反應病情輕重的重要指標
反應失血量的重癥指標
(1)每分鐘的失血量>150ml
(2)3h內出血超過血容量的50%
(3)24h內出血量超過全身血容量總量
循證醫學研究表明:積極干預第三產程能有效降低產后出血量和發生產后出血的危險度。
(1)頭位胎兒前肩娩出后、胎位異常胎兒全身娩出后、多胎妊娠最后1個胎兒娩出后,預防性應用縮宮素等
(2)胎兒娩出后(45~90s)及時鉗夾并切斷臍帶,有控制地牽拉臍帶協助胎盤娩出;
(3)胎盤娩出后按摩子宮等。
產后出血的“三級”搶救方案
根據產后出血量情況,將其分為:
預警期、處理期和危重期。
搶救方案: 一級搶救方案、二級搶救方案、三級搶救方案
點擊下載完整版:《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
治療時主要考慮的因素:(1)復發性卵巢惡性腫瘤的定性、定位、定型及確定個體...[詳細]
正常婦女的月經周期為24-35 d,經期持續2-7 d,平均失血量為20-...[詳細]